2007年一季度,陕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145.52亿元,增长24.7%。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三大行业完成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这表明陕西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多点支撑的格局基本形成。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有色冶金这些有关经济命脉的产业,几乎全部属于陕西省属国有企业,加上其他类型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是国有企业扛起了陕西工业经济的大梁。
长期以来,股份制改革一直是陕西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期通过公司制的规范运营,实现国有企业的脱胎换骨。截至2006年,陕西省已有16户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与此同时兴化股份已正式上市交易,天然气股份、金堆城钼业拟在香港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新华印刷厂等9户企业的改制工作已经完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11户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在向这种现代企业制度转型过程中,陕西省政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改制成本的支付、人员的流向安置、历史债务负担的划转等问题上,纵深推进各项宏观配套改革。
据介绍,按照国家计划,政策性破产工作要在2008年全部完成。而陕西省目前已终结了陕钢的破产工作,启动了西钢等4户企业的破产程序,安排了新川水泥厂等24户企业的破产前期准备工作。
近年来,陕西省属国企逐步剥离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稳步开展了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和主辅业务分离工作,为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有利条件。截至2006年底,启动了184所企业办中小学移交工作,与各市(区)签订了移交协议,涉及教职工近2万人、资产5.7亿元。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共有25户大中型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改制辅业单位42户,安置富余人员1.99万人,享受税收减免500余万元。辅业单位改制均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