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甘肃成县民心工程反伤民心

2023年10月05日

初夏,记者来到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采访,红川镇青山村一些村民们闻讯赶来,向记者反映他们连续多年领不到国家发放的退耕还林粮款的遭遇。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青山村采访。

沟壑纵横,山道弯弯。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记者见到青山村三社一位名叫韩刚的农民。韩刚告诉记者,1999年他所在的青山村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他和村里签订了退耕还林合同,把自己35亩符合退耕还林政策的山坡地全部退出耕种,种上了树苗。

上过高中的韩刚头脑灵活,算账后他发现,自己只要退出耕种产量低得可怜的山坡地,种上树苗,等一年以后树木达到一定的成活率,再通过县林业部门和乡政府检查验收以后,就可以享受国家的退耕还林补助粮款。韩刚一算,不种庄稼,每年还可以领到国家补助的7000斤小麦和700元现金,这真是天大的好事。于是带领家人起早贪黑在地里种上了树苗,精心看护。

2001年,韩刚的退耕还林地通过验收。此时,韩刚开始期待着领取退耕还林粮款。可是,这一等就到了2007年,他没有见到一分钱、一斤粮食。

何海旦介绍说,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时,他就和村里签订了48亩退耕还林合同,第二年验收合格能够享受退耕补助的有40亩,但是他仅仅领到了6亩地的退耕补助,其他的补助不见踪影,自己脱贫致富的希望一天天变得渺茫。

青山村虽然距离县城只有50公里,但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民去一趟县城,来回要花十几个小时。绝大多数村民到现在还十分贫困,很多人居住在低矮的茅草房里,村民王克宣夫妇还住在山洞里,过着令人心酸的现代“山顶洞人”生活。

贫困村民十分渴望得到国家的补助粮款,可以说是“等米下锅”,可是救命的补助粮款却迟迟无影无踪。为此,青山村村民多次到镇里和县上反映情况,但却没有一个部门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村民失望至极。

2006年的一天,韩刚和青山村三社村民杨长长到红川镇办事,无意中在镇政府一间办公室的桌子上,看到了一份《红川镇2002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第4次粮款补助一览表》的红头文件。文件清楚地标明青山村每个人的退耕亩数,领到的粮款数量。两人仔细研究了这份文件以后,发现其中大有文章,于是想办法复印了这份文件。

韩刚告诉记者,当时看到这份文件,他们十分震惊。因为其中有几个人是韩刚和杨长长从小就熟悉的村民,已经去世很多年,但是在这份文件里赫然写着他们仍然在领取国家的退耕补助粮款,而且数量很大。

杨长长拿出复印的《红川镇2002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第4次粮款补助一览表》文件告诉记者,名单中的村民张杰,已经去世了20多年,可是在这个表册中,居然还标明他有50亩退耕还林地,每年还领取国家补助的1万斤粮食和1000元钱。记者采访的十几位村民都证实张杰的确早已去世。这份文件上还显示有七八个已经去世多年的村民在领取补助粮款。至此,忠厚老实的青山村村民才发觉,他们的补助粮款被人冒领了。

针对这一罕见的退耕还林粮款长期被冒领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成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他们表示对此事不知情。林业局副局长居文君说:“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项旨在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民心工程’,容不得半点掺假伤害民心、欺骗老百姓。”

居文君表示,一旦查实干部在退耕还林上有弄虚作假的行为,将给予造假者以严厉的行政、法律制裁。他说,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负责部门,成县林业局将举一反三,对全县的退耕还林项目进行彻查,真正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近日,成县林业局给记者打来电话,称已经派出了调查组,目前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 (王志恒 郭刚)

上篇:肉蛋价格为何涨至十年最高
下篇:广州市民股市赚钱买楼保值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5/2007052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5/25/24238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