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清·
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青妇联组讨论时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要求群众组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认识和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对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推动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挥工会组织的地位优势推动共建共享。中国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我国工会的性质地位,表明其阶级性与群众性相统一,既是党领导的我国政治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又区别于党政组织,代表与维护会员和职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反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中国工会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同国外工会相比,有阶级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独特优势,工会组织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性质地位优势,坚持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相统一,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国家、民族利益和职工群众的自身利益而努力奋斗,推动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
发挥工会组织联系对象的优势推动共建共享。工人阶级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工会作为我们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有着联系职工群众比较广泛,对职工群众情况比较了解,在职工群众中有较大影响的明显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工会要充分认识本组织的这一优势,找准工会在推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的着力点。这就是要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凝聚主力军力量,依靠主力军队伍,激发主力军的创造力,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当前,要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职工群众建功立业搭建平台,激发劳动热情,增强革新意识,努力在自己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要通过推荐、评选,宣传表彰劳动模范活动,掀起学劳模、学先进的热潮,鼓励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多作奉献;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引导广大职工转变观念,学习技能,提高素质,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要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群众,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群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职工群众,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发扬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共建共享,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挥工会组织职责优势推动共建共享。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中国工会的一大优势。而中国工会的维权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其维权宗旨,和谐发展,互利共赢是其维权理念,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相统一是其维权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是其维权方法,党政主导、工会运作是其维权格局。这样的维权观符合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确保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工会在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职责。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一职责优势,推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当前,一是要积极争取党政的重视支持,健全和完善工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把工会的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二是要紧紧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工作主线。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就必须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力度,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等环节入手,进一步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广泛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成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共谋、机制共建、利益共享。三是要增强服务意识,着力推动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诸如工资、就业、安全、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为职工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使职工群众共享和谐社会成果。四是大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实现共建共享目标,必须有坚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作依托。要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抓好工会组建特别是非公经济组织工会组建工作和农民工入会工作,认真贯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增强基层工会特别是企业工会的工作活力,提高工会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的能力,在推进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有新的作为。(作者系汉中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