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坤·
老先人爱谈中庸,现在人爱提“平均”。中庸是要一切言行不偏不倚、守常不变,“平均”则是将大差别做成小玲珑,“玩世”而已,故而时兴得很,“平均增长、平均达到,平均……”,自然也有了“平均工资”。最新的例证,便是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6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达到36097元,比2005年的32808元增加了。这说的自然是“形势大好”,官员的政绩又添一笔。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平均工资”云云,那是既不平又不均,平均平均,掩盖了多少事情之本相!以此而论,它是包藏“祸”心的。然而经此一抹,便成了无缝天衣:行业之间的差距,土行孙似的不见了;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魔术般地掩盖了。试想,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工资如何能平?高管和普通员工之间,工资又如何能均?统计局的“解读讯息”也说得极是明白:“证券业、银行业、法律服务、水上运输、管道运输、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职工年均工资超过10万元。”行业内部差别亦大:如在银行业,高的单位职工年均工资超过10万元,低的单位则在4万元以下。
严重的社会分配不公也成了嘻嘻一笑的资料。企业利润的分配,广大员工畸轻,而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畸重。之所以如此,官本位也。所以“平均”倒是上去了,一般员工也被抬高了许多,惊回首,他们的工资仍在低低迷迷处,工资增长无多,还得在傲然增涨的物价面前无端尴尬、在城市低收入阶层的边缘低首徘徊。这些人数所占比例有多少?北京统计局说:60.7%!以常理论,职工工资的状况,应是中间大而两头小,孰料大多数的人,竟给“平均”垫了背!而上海的一项调查,尤其令人心惊:50.6%的国企职工近三年来,工资压根儿就没有涨,最长的更达六年。而一些高管们,却是好风凭借力,企业效益涨,他们的工资也年年增长,2002年以来,平均增长23%!上海尚且如此,遑论其它地区。
所以“平均工资”,它容易给社会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真是燕舞莺歌、皆大欢喜,实则是掩盖了诸多尖锐的矛盾。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表态,将采取五项措施提高企业普通职工工资,重点在“普通”二字上,此,实乃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