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进李欣工作的唐华三棉清梳车间,就听到她正在大声地“训斥”着一位拣棉花的女工:“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们还是不认真……把你拣的拿来让我看看。”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仅从这清脆洪亮、透着严厉的声音中,就让人感觉她可真够“凶”的。
“她就是李欣。”顺着手指看过去,一位身穿蓝色工作服、手里拿着工作笔记的中年妇女正在一堆堆雪白的棉花中间穿梭。只见她不时蹲下来,一边在棉花里翻检,一边对员工说着什么……
李欣现任唐华三棉清梳车间副主任兼工会主席,今年被评为省劳模。她每天早上7点多走进车间,晚上走出车间的时候往往早过了规定时间。因为工作需要,她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正常休过双休日。别人给她算过一笔账,说她从1981年入厂至今,超时工作的时间几乎顶得上一个普通职工15年的工时。对于这样的说法,记者向她求证时,李欣笑着说:“其实没有那么多。以前也有休假,但因为自己现在主管的工作不能休息,所以就……”
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李欣也是见缝插针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走进车间主任办公室,李欣让记者和车间主任先谈,自己有个报表需要修改一下,说着就去干自己的事情了。在记者要离开的时候,她也表示自己还有工作,不能远送。而此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车间主任告诉记者:“她总是这样,虽然家离得很近,但每天吃饭时间也不回家,就从家里带点饭对付一下,中午从不休息”。
李欣这样解释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可能因为我从小在三棉长大,父母、亲戚大多是三棉的职工,所以希望厂子能好。再说领导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我就一定要干好。”
“我很凶,对员工很严厉,她们都挺怕我的。”李欣告诉记者。但从别人讲给记者的一件件事例中,记者却意识到她其实是一位“很‘凶’但很温柔”的人。
2005年她被派到了清梳车间,主管运转捡棉花工作,从此她管理起150名农协工。拣棉花是整个纺织厂的第一道关卡,需要人用手将棉花包里面的头发丝、纤维丝、布条等异物一一清拣出来,工作简单枯燥,加之工资低,只好大量雇佣附近的农村中年妇女。这些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素质低,又因为大多来自同一个村、镇,社会关系复杂,有时甚至将平时的矛盾也带到工作中,很难管理。李欣就给她们定制度、定计划、订指标,每周对工作质量进行通报讲评,好的给予表扬,差的及时纠正。为了让拣花现场干净整洁,她要求翻检工按时推地,保证地面无散花,就连消防栓、护栏、墙柱子也要打扫得一尘不染。
工作上的严厉苛刻,让整个车间的面貌大变样,但在生活中李欣却信奉“将心比心”。一位准备辞职的职工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她先后三次去医院探望,并资助了部分医药费。这名职工十分感动,痊愈后主动要求再次上岗工作。一名职工身患胸腔结核,手术费花去了近两万元,生活陷入了困境,李欣立刻组织大家捐款,帮助这位职工渡过了难关。
正是因为李欣用宽容的心去理解工人、用真诚的心去面对工人、用善良的心去关爱工人,才使这个流动性很大的农协工集体凝聚在了一起。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