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一场震动全国的立法博弈 一次跨越国界的联合行动

保卫劳动合同法

2023年10月07日

中美工会首度握手

一场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保卫战半年前就在美国打响。

美国劳工组织、国会左翼成员及美国主流媒体纷纷谴责在华的一些美国著名跨国公司及其协会,称他们试图通过强硬的游说活动对中国正在审议中的法律草案施加影响,以限制新法赋予中国劳动者的新权利。

如今,这场旨在提高中国劳动者特别是中国工人权利的保卫战,又达到一个新高潮。

5月18日,随着美国两大全国性总工会之一“变则赢”代表团开始在中国的破冰之旅,美国工人的声援之手第一次正式跨过太平洋与中国工人相握。

“我们的确认为劳动合同法是好事。美国公司任何使法律缩水的尝试都应该阻止,我非常反对他们的做法。”美国著名工会领袖詹姆士·霍法说。

霍法说“变则赢”还计划在北京和美国商会——该组织是国外劳工组织宣称的“血汗工厂游说团”中的一员——讨论美国公司对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抵制事宜。

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邀请,“变则赢”代表团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

对中国工人拟议中的新权利的声援,以及向一些跨国公司及其协会施压只是“变则赢”这次访问中的议题之一。

真正让这次访问具有历史意义的在于“破冰”,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工会改变了几十年来对中国工会的抵制政策。

“我们落伍了。尼克松1971年就来了,我们2007年才来。”“变则赢”的执行总监Greg Tapnian坦言。

“我们觉得是时候抬起埋在沙子里的头,和这个大国接触了。”霍法说。

这次中美工会之间跨越几十年恩怨的握手,源于双方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资本无疆的全球化时代,弱势的工人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在一个资本合作越来越全球化的时代,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和劳工组织是否也应该有更多全球性的接触和合作?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劳工组织开始意识到,全球有大约25%的雇员在中国,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决定着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影响着发达国家——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劳动条件。

因此他们称,捍卫中国工人的权利,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捍卫全球工人的权利,阻止全球工人工资和劳动条件的“探底运动”。

美国往事

如果不是因为去年10月13日《纽约时报》头版的一篇报道,正在审议中的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修改基本还只是个国内事件。

实际上,在国内有关该法的讨论史无前例地大众化。自2006年3月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短短1个月就收到意见19万件,远远超过物权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一万多件的反馈。同时在中国法学界,所谓的“资方代表”和“劳方代表”对该法的争论已经白热化。

在《纽约时报》那篇题为《中国法律草案将加大工会权力、结束劳工侵权》的文章中,作者写道:“美国商会——其成员包括戴尔、福特、通用电气、微软和耐克等诸多美国大公司——为了逃避新法赋予工会和劳动者的新权利,正在积极游说,劝说中国政府修改甚至放弃拟议中的新法。”

文章也提到一个叫做“全球劳工战略”的劳工组织于文章发表当天发布的报告《中国长城背后》,详细阐述了这些外企协会的抵制行为。

文章发表后,《纽约时报》收到了大量反馈,其中一些读者来信被刊登在三天后的报纸上。

“全球劳工战略”更是收到了全世界如潮的来信,美国和全球工会组织、墨西哥保税加工出口厂的积极分子、贸易游说组织、外包倡导者、中国学者和立法者甚至美国银行,纷纷向“全球劳工战略”询问更多的信息以及怎样参与进来。

这个话题的影响并没有止步于公民社会,美国立法机构国会也在采取行动。

2006年10月31日,美众议院26名议员联名给布什总统写信,“对美国公司损害中国工人最基本人权、阻止拟议中的中国新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人新权利和劳动标准保护的行动表示抗议”。他们敦促布什总统站出来,对国际承认的工人权利表示支持。

因为没有得到总统的回应,12月,这些议员又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法案,敦促布什总统对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所给予工人权利和保护的条款表示支持,谴责那些试图限制中国工人首倡者。这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法律系的教授说,去年4月24日,在他参与组织的一个劳动合同法草案研讨会上,发生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件事情最终促成对新法草案的关注从国内走向国际。这次会议是在上海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的。

当天上午,在没有受邀的情况下,二十来家美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在上海美国商会有关人士引领下闯进研讨会现场,以撤资相要挟,要求修改草案;并且以人力资新权利的美国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分公司。

2007年4月3日,“全球劳工战略”又发布了一份跟进报告,题为《不当影响:公司在中国新劳动法之争中取得进展》,详细阐述了上海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委员会以及美国跨国公司通过游说,使新法草案在合同签定、集体谈判、解雇等权利上做了有利于用人单位的重要修改。

一个中国人在美国国会作证

刘诚自称是这场中国劳动合同法全球保卫战的源管理理论批评草案。

根据刘诚回忆,威胁撤资的那个加拿大华人站着用英文演讲,指手划脚,趾高气扬。大家都非常生气。当天参加讨论的人来自法学界、企联、全总、劳动部等部门。“这充分暴露了这些平常大谈公司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真实意图。”刘诚说。

事后,他马上向一百多位劳工、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外国朋友通报了这件事。“我们要打一场劳动合同法的保卫战!”刘诚对他们说。于是后来就有了“全球劳工战略”的独立报告和《纽约时报》的头版文章,中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保卫战在美国打响。事情在今年3月又达到一个新的高潮。3月23日,刘诚受邀在美国国会进步小组(代表70名众议员)就跨国公司阻挠中国劳动合同立法问题作证。在一个半小时的作证中,他还特别强调了全国总工会在立法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这是刘诚第一次访美。在17天的密集访问中,他分别在旧金山、波士顿、纽约和华盛顿参加活动45次。除了国会作证,他还在加州大学伯克立分校、哈佛大学法学院等地演讲,此外还拜访了参议员、国务院及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以及包括劳联产联在内的多个工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见劳联产联领导人的时候,很多外国朋友都建议刘诚不要谈全总,因为劳联产联对全总不太友好。不过在交谈中,劳联产联的三号人物财务长理查德·特罗卡主动问起全总在立法上起了什么作用。

“一谈到这个话题就比较愉快了。我说,全总坚定地站在工人一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刘诚说,“美国工会对中国工会存在误解,这需要沟通。按照美国的政治模式来理解中国,肯定不行;按照今天的美国来理解中国,肯定也不行。” (邓瑾)

上篇:艺痴者技必良
下篇:链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06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06/26504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