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成年智障人士更应关注

2023年10月07日

看过电影《大腕》的人,也许还记得葛优在精神病院那段台词:“这是什么,苹果,苹果是干什么的,吃的,你就是一楼楼长。”可这一搞笑台词,在智障人士康复中心,你便会见怪不怪,心情反而会更加沉重。

无忧无虑的群体

5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新城区馨乐智障人士“阳光家园”的胡老师给他们上生活常识课。上课的教室有20多平米,6个双人桌围成一个U字形。教室里边有两个15英寸的台式电脑。一开始,胡老师先问学员今天是几号、礼拜几,什么天气。得到肯定答复后。她又让一个19岁的女学员在黑板上写出她提问的答案。那名学员一边写,她一边耐心地指导:“写字不能爬坡,一行写不完,另起一行。”

随后,她开始当天的授课,内容为科学饮食一至七:“一个水果、两盘蔬菜、三小勺盐、四份粗饭、五份蛋白质、六种调料、七杯开水。”胡老师在书写前,都要先问学生:“一什么?”当有学员回答“一个苹果”时,她会接着问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当她写到三小勺盐时,她还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勺,并告诉学生为什么是三小勺盐,主要是因为盐吃的太多,容易得高血压等疾病。讲到蛋白质时,她还进一步诱导学员,蛋白质包括什么,包不包括鱼、有没有肉啊……据胡老师说,这些学员几乎都是中度智障,他们的智力只相当于七八岁的小孩。记忆力太差,容易忘记,这些基本的生活知识都要反复给他们灌输。

上课期间,有一个学员说要上厕所,她耐心地劝导说:“上课时不能去!”那名学员回到他的座位上,可没过几分钟,那名学员趁她不注意,偷偷溜出了教室。胡老师见状无奈地说,这些孩子就控制不了自己。

上完生活常识课,胡老师让两个男生去后边的电脑上练习打字。她解释说,这两个学员患有“唐氏”,即第21对染色体病变导致智力低下。经过训练,这两个孩子可以打字。不久,在一个20多岁的辅导老师指导下,这两个学员开始练习打字,一个练习用EXCEL表格打值日表。辅导老师一边给那名学员讲,表格怎么打,一边自言自语道:鼠标也不好用。原来,这两台已经被淘汰的电脑是去年9月份西安交大捐献给他们的。

在这两个孩子练习打字的同时,胡老师拿来一些手链和项链的豆豆和一些线,她把装豆豆的篮子放到学员的桌子上,给他们剪好线,让其他几个学员练习穿手链、项链。学生小张(化名)一边穿着豆豆,一边数,等穿到12个时,她举起手,大声说:“老师,我穿完了!”这时,胡老师便帮她给手链打结。随后,胡老师给她又剪一些线,让她继续穿。“让学员练习穿手链,可以锻炼他们的大脑。”胡老师说,除了让学员穿手链外,还教他们扎花、画画。学员制作的工艺品如果能够找到销路,便可以减少其家庭负担。

除了上课的8名学员,还有两名学员在食堂帮助师傅做饭。11:00左右,走进他们的食堂,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他们两个在包包子。两个学员一丝不苟地擀着包子皮,时不时还开开玩笑。23岁的姑娘小陈(化名)看见小刘正在压面团,她便从面袋里捏出一撮面粉洒在面团上,告诉对方,这样不粘手。小陈擀面皮速度确实不慢,可她时不时把面皮擀了一半就翻过去,继续擀。见状,胡老师告诉她,只能擀一边,两边都擀粘不住,没法包包子了。当天,小陈上午7点从西安市经二路的家里来到家园,先是帮阿姨捡菜,然后剁肉,接着就是包包子。这些孩子每天只在这里吃一顿午饭,家园为他们准备各种饭食,米饭、饺子等等。

找一个托管所好难

目前,我省共有智力残疾人16.7万人,智障人的康复、教育、培训和就业工作的开展一直比较滞后,全省至今还没有一家专门接纳智力残疾人的启智学校。而接纳残疾人的学校如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启智班,还有严格的人员限制,这一现状致使智障人士接受的教育基本停留在2年左右,农村智障残疾人几乎都没进过校门。

5月25日上午10时左右,西安惠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服务室,一个咨询托管的家长和一个男子来到这里。从他的眼神中看不出什么异常,可他微笑的表情折射出他智力不健全。这男子有20多岁,身体发胖,隆起的肚子表明,他缺少锻炼。他姓张,今年28岁,家住红缨路。他患有唐氏综合症,智力三级残疾(中度)。小时候上过一年学,认识字,能认路,走熟路骑自行车都没问题,在家里会蒸米饭,切菜,就是逻辑能力差,对数字不敏感,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他好多次,还是记不住,平时让他买东西,他不知道要对方找零钱。说起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这里来。家长说,主要是想让他学会花钱。他家有两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老大,还有一个儿子。以前,之所以要小儿子,本来是想让他照顾哥哥,可目前,小儿子在他们面前经常训斥大儿子。鉴于此,他说,大儿子只能靠自己,也希望孩子在这里能学会花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买东西不再被欺骗,能会基本的算术。

给孩子找个托管所真的太难了。20多年来,张先生一直为儿子找托管场所,北郊的第一聋哑学校,东郊的第二聋哑学校等,他只要听说哪里有启智班,便不厌其烦地跑去为孩子争取一个上学的机会,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原因是,各个地方的启智班一般都有严格的人员限制,一个班超过16人,往往就不再要人了。

当天之所以能找到这里为孩子报名,主要是三天前陕西电视台播放了西安惠灵的宣传片。他就带孩子来报名,得知这里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日托。虽然,这里的工作人员还要去他家家访,了解孩子的情况,一周后才能让孩子来这里同同伴团聚。但他仍然高兴地说,终于解决了他多年的心病。

青春期头痛的难题

食色,性也!智障人群中,除过唐氏综合症染色人群没有生理需求外,其他人群大多都有青春期骚动,因此,怎样使这类特殊人群正确面对青春期,已经成为他们收留场所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西安惠灵智障人士服务工作站蔡老师回忆说,他们工作站50多个成年智障人群中,有一些人确实有青春骚动行为。平时,他们工作站来一个比较漂亮的女性,有些学员便会一直盯着别人。更令他们诧异的是,去年,他们带学员外出义务劳动,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学员竟然对一个女孩动手动脚。

更有甚者,新城区馨乐智障人士“阳光家园”的学员小冯今年23岁,小伙一米七五的个头,看起来人高马大的,可他患有自闭症,不与人交流,经常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上完厕所不提裤子就出来了。没办法,小冯每次上厕所,工作人员都要跟着他,以防尴尬。有时候,小冯还在人面前把手塞进裤子里乱摸,工作人员见状,只能把他带到洗手间,并教导他,在人面前不能有这种行为。

面对这些孩子的青春期行为,工作人员正确疏导他们,西安惠灵的蔡老师说,他们一旦发现一些学员关系比较异常,经常在一块,动不动还会有肢体碰撞。辅导员便告诉这些学员,不能和异性走得太近,不能牵手等等。此外,他们组织其他一些活动,义务劳动,身体锻炼,听音乐等,通过各种方式,愉悦他们的心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不必要的事件发生。

我省智力残疾人士婚姻状况如何?在西安惠灵的工作人员蔡老师提供的24份智障人士家长调查问卷中,10个家长支持孩子结婚,他们的理由是孩子有过正常人生活的权利。14位家长反对孩子成家,他们的理由是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政策。

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西安市残联康复处一工作人员说,轻度智力残疾者有的有婚姻,但对象也大多为肢体残疾人。而中度和重度智力残疾者,一般终生都没有婚姻。

生活没有任何保障

智力残疾人士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根本养活不了自己。父母健在时,他们的生活还有一些保障,可父母百年后,他们的生活几乎就没有着落。

“不求给多少钱,能给他们一碗饭吃就满足了!”西电公司残联工作疗养站工作人员金老师说,残疾人没有生活保障,一些女孩结婚后,独立成家了,还可能领取到社会低保。可一些男性智力残疾人,他们大多终生没有婚姻,因此没法享受低保恩惠。说这段话,金先生是有根据的。他们工作站的林平(化名)今年48岁,至今未婚,他智商较低,是他们工疗站情况比较差的人。如今,林平父母亲都80多岁了,两个老人一个月有上千元的退休金,超过了低保条件,孩子不能办理低保。可现实情况是父母的这点钱还不够给二老看病,根本无法顾及智障的儿子。

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更不要谈求医看病了。金先生说,他们学员有时得个小病之类的,他们都不会说,有时候看到他们捂着胸口,气喘吁吁,才猜出来,他们可能是胸闷。

父母百年后,这些人该何去何从?西安惠灵的蔡老师说,目前,没有相应的机构收留这些智障人士,他们也没有什么生活保障,父母去世后,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肯定下降,有的人甚至可能成为流浪者。

“成年的、无业的、零收入的智障人士,应获得低保。”西安惠灵蔡老师提供的24份家长调查问卷中,一位学员家长写道,政府应该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解决衣、食、住、行。这些调查问卷中,家长给政府建议一栏中,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应保证智障人士的最低生活,解决他们的经济来源。

星星之火艰难燎原

成年智障人士的技能培训也没有走上正规的轨道。目前,我省只有西安有三家机构收留成年智障人士,总体规模不超过100人。也就是说,成人智障人士进入托养机构的比例为万分之六。而成年智力残疾人的就业基本上也是空白,一些轻度智障者可以在小区承担打扫卫生之类的简单劳动。至于这些人士的养老送终问题,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案,即这些人士的监护人父母亲一旦去世,他们便基本失去生活保障,生活变得非常艰难。智障人士的社会保障还没有纳入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父母。

针对这一现状,我省残联“十一五”规划中规定,未来几年,民政部门逐步将智力残疾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计划,保障贫困智力残疾人基本生活,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在社会福利院和智力残疾人较集中的单位,组织智力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我省“十市一区”都将按计划建立成年残疾人托养机构,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生存问题。

如何搞好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工作?省残联康复处贾处长说,首先,十市一区都应建立专门针对智力障碍人士的启智学校,集中统一对智力儿童的康复和教育培训。其次,政府应该鼓励建立一些智障人士公共疗养站,收留三十岁以上的成年智障人士。在那里,一方面重点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给他们创造一些劳动就业的机会,减轻家庭负担。再次,应该关心这些人群的养老送终问题,民政部门应该牵头让一些福利院收留智障人士,确保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在西安慧灵一“学员家庭”,患有自闭症的李大卫饶有兴趣地给同伴讲解他的得意之作

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奇奇在音乐上很有天赋。图为5月29日他与来自美国的一位女游客切磋架子鼓的技艺。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07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07/26506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