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培训中心”现象追踪

隐蔽性强危害大背景复杂

2023年10月07日

功能异化变相创收,滋生腐化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培训中心一般有三种功能:培训系统内部职工,内部接待,部门创收。近年来,中央多次下文要求规范楼堂馆所建设,禁止党政机关经营性活动,但是违规建培训中心的现象却屡禁不止。

曾经为此提案的北京市政协委员曾广宇认为,整顿牵涉到各方利益,很多权力部门也在其内,复杂的背景加剧了治理难度。

“关键在于不少人都认为这是在打‘擦边球’,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说,培训中心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多数培训中心地处远郊,甚至远在异地,远离公众的视线,监管部门往往鞭长莫及。这种隐蔽性,也使得很多培训中心渐渐违背建设初衷,成为利用便利条件大肆拉关系、搞钱权交易,请客应酬、公款吃喝玩乐的“安全之地”,甚至成为变相创收、私设“账外账”、“小金库”的隐蔽场所。

监管缺位审批不卡,建设不查

据记者了解,在党政机关基础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中,兴建培训中心要比办公楼、住宅楼相对容易,甚至可以像山西粮食局的培训中心一样,“先上车,再买票”。至于建成什么规格什么标准,更是缺少具体要求,这也是培训中心泛滥成灾、豪华成风的重要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先明教授认为,这几年国家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各个部门得到的财政支持、办公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客观上为某些部门楼堂馆所建设提供了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部门或者某些单位把兴建楼堂馆所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不利于对现行体制的推进。“这些项目,如果有市场需求,应该是市场性和商业性的;如果由单位自己来控制招投标,自己来建设经营,财政支出将得不到有效的配置。在这个问题上,纪检、审计部门不能再缺位。”

运营失范创收截留,亏损不怕

据北京市监察局调查,培训中心一般有三种体制,一种是单位全额补贴,第二种是差额补贴,第三种则是自收自支。北京有统计的54家培训中心中,11家为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的也有24家。

全国人大代表常金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酒店业本就是投资高、回报低的行业,一家三星级酒店每天的运转费用需要10万元左右,而很多培训中心都相当于“三星”、“四星”的标准。因为运转费用高,经营状态不善,全国的培训中心有85%以上处于亏损和临亏损状态,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培训中心的亏损率甚至超过90%。每年都需财政或者是预算外资金补贴的培训中心,成为年年亏空的“无底洞”。

与此同时,培训中心名义上用于内部接待,可以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很多都像社会上其他酒店一样对外营业。

北京市监察局调查显示,2003年54家培训中心内部接待39万多人次,对外接待人次则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就给变相创收提供了条件,“账外账”、“小金库”因此而生。这些“小金库”不仅被用来违规发放干部职工的奖金、福利,甚至还用作支付一些个人开支,使培训中心成为一些单位负责人吃喝玩乐、贪污腐败的逍遥地。一些部门和国有企业还把培训中心当成了转移资金、利润的渠道,个别单位领导甚至把搞基建当成权力寻租的良机。 (邱炯绘)

上篇:官员有“心惊肉跳”心态不是坏事
下篇:政绩观“污染”是最大的环境污染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0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08/26512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