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备受关注的我省韩城梁带村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位于此地的两周古墓进行公开发掘。
2005年4月韩城梁带村开始发掘以来,陆续出土了青铜鱼、龙纹镂空铜环、金剑鞘、漆器建鼓等稀世文物,填补了多项考古空白,成为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但是,由于梁带村古墓葬史无记载,到底能发掘出什么珍贵文物,记者的现场采访解开了一个又一个谜团。
陪葬比秦兵马俑早600年
“甲”字型M502大墓位于北区,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在挖掘出的椁室和墓道有大小不等的马车五辆,这也是在其它墓葬中未见到的新发现。最吸引人的是:在此墓的墓室四角各发现高约80厘米的木俑一个,还带有色彩。考古队长孙秉君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发现最早的木俑出自春秋晚期的楚国,最早的陶俑出自战国早中期的秦国。在年代这么早的墓葬内还是首次发现木俑,基本可以确定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陪葬木俑,比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早600年。可以说,它开创了我国古代陵墓随葬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殷商时期普遍流行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时期,殉人现象逐步减少,春秋战国以后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用俑替代活人。墓葬用俑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墓葬制度改革的具体体现。该墓出土了本墓地第一组比较完整的陶器组合,鬲、罐的形制有西周晚期或略早的特征,不仅支持了随葬马车的墓葬可能属于一种较早形式的认识,而且将芮国活动于韩城的历史上推了百年左右。
M28墓主应为男性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甲”字型大墓M28的发掘已接近墓室底部,清理出了棺椁的迹象,棺的四周可见分布有十来个圆环状的青铜器物,部分随葬品也已显现,呈露出斑驳的铜绿锈色。据考古人员介绍,随葬品主要有青铜礼器鼎、壶、鬲、盘等,乐器编钟,兵器戈、镞等,车马器衔、镳、铃以及玉圭等,棺四周的环状器物称作棺环,有结棺绳及装饰作用。考古人员分析,有兵器的出土表明该墓主应为男性,随葬品摆放位置与去年发掘的国君大墓M27相似,据此推断其可能也是国君,即又一代芮公。从墓地布局和出土器物的初步观察,M28的时代可能晚于M27,即前者可能是后者的儿子。古文献对各诸侯国昭穆记载很少,此次发现对芮国墓地是否有昭穆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线索。
出土文物全国罕见
记者了解到: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指派省考古研究所组队对梁带村进行调查、勘探和试掘。在梁带村北120米处发现了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这是2005年我省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在进行大面积勘探后,考古专家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这在全国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队长孙秉君说:M27号墓周围的随葬品数不胜数,椁室内部四壁悬挂有玛瑙珠管、陶珠、贝串饰。孙秉君说,该墓葬的随葬品以质料区分,计有金、玉、铜、漆、石、铁器六大类,另含少量的绿松石和煤精制品;在棺材的四周依次分布的物品共计有礼器、乐器(有编钟、于打击乐)、车马器、兵器、用具、装饰品六大类。依其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亦能反映墓主确为一代国君。还首次发现了我国西周东周之际的金韘(she)(古代拉弓射箭时套在手指头上的金扳指)及金剑鞘,为研究当时的黄金制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有不起眼的像小刀的铁刃铜削,铜刀的刀刃上面发现了铁,这也是陕西地区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铁器,这对于我国冶金史的研究很有价值。另外还发现有目前国内最早的乐器青铜于;国内首次见到该形态青铜兵器的三角形两面刃有銎戈;国内同类器物年代最早的建鼓实物。而在M26墓中,出土了大量罕见的装饰品、佩戴的首饰。该墓出土的玉器制作精美,在佩戴的一个叫人龙合雕璜的装饰品上,其中人的发束每毫米有5根,每根绝不交错,如此高超的琢玉工艺实属罕见。另外,发现了大量铜礼器、弄器,多组组玉佩饰共计有颈饰四组、腕饰三组、握饰二组,这是目前陕西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的组玉佩饰。还有距今5000年前的玉猪龙,该玉高14厘米,侧面像一个张开嘴巴的小猪,盘成一圈像一条龙。 (下转二版)
M502大墓的椁室和墓道有大小不等的马车5辆,这是其它墓葬中未见到的新发现。在此墓的墓室四角还发现高约80厘米、带有色彩的木俑各一个。
柳江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