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仗剑走蜀道

——记新丰镇机务段秦北车间34年无放飏事故

2023年10月07日

有这么一个地方,它被称作是宝成线的“咽喉”,全长45公里的线路在崇山峻岭间曲折盘旋了4层,爬高1000多米,30‰的坡道达30多公里,走行三处“Ω”型和一处“∞”型,曲线半径之小和线路坡道之大为全路之最……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试验场”,它就是宝成线宝鸡至秦岭的北坡区段。

有这么一个集体,223人操纵着30台机车,牵引着客货列车上下秦岭,保证秦北高坡区段运输安全始终有序可控。2006年,他们消灭责任行车一般事故,获得路局先进文明车间称号,保持了34年无放飏事故的好成绩。这就是新丰镇机务段秦北车间。

就是这条线路见证了中国电力机车从6Y1、6G、SS3、SS4、SS5、SS6到DJ1的不断更新。春秋冬夏,他们顺利完成过多少趟次的专特运任务,已记不清、数不清了,他们只是在不断的重复的简单作业中践行着“日常状态是最佳状态,个人水平是最高水平”的信条。

他们从“配角”走向“主角”,从“后台”走到了“前台”。秦北区段山峦叠嶂,桥隧相连,线路坡道大、曲线半径小、瞭望距离短,给行车安全带来诸多隐患。为确保该区段的绝对安全,卡控每个安全关键点,车间定期组织人员巡查线路,对每个站场信号设备逐一摸排,了解掌握变坡点、线路设备、信号透视距离、《站细》规定的接发列车及业务操作等情况,通过考察和论证,绘制宝鸡南、杨家湾、观音山、青石崖、秦岭5个关键站的行车安全明示图,明确24个安全关键卡控点,制定74条卡控措施,出台《秦北安全卡控要点及安全措施》,形成具有秦北特色的管理模式。

大坡道上如何确保旅客列车平稳操纵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车间不等、不靠,主动迎接挑战,成立“秦北区段列车平稳操纵攻关小组”,组织人员跟车上下岭千余趟,确定8个操作关键处所,制订5套有针对性的方案,经过反复摸索、试验,终于出台《秦北区段旅客列车平稳操纵办法》,在对列车工作人员、旅客的征求意见的抽样调查中,满意率达99%。归纳制定《秦北应急救援预案》、《秦北区段列车被迫停于绝缘分相区的救援预案》。有一次,41039次在杨家湾至观音山间分离后,乘务员按照预案,从汇报开始到处理完开通区间,仅用27分钟,较过去同类分离处理时间缩短40分钟,充分体现了预案的实效性。

人员素质提升是夯实安全生产的根基。该车间把职工的日常教育与技术业务学习有机结合,采取分层施教、动态教育的方式,真正做到“缺啥补啥,用啥学啥”。车间每月初给职工出5道业务题,月底检查评分,将成绩纳入月度考核中。创新学习方式,每逢节假日,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为职工教育开辟新的途径。

思想政治工作跟人走,围车转,做活做细每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催生了一个团结、奋进的团队。去年,12名党员技术骨干与学习副司机签订了“师徒合

同”,从业务技术、安全技能、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教,师徒共荣共耻。

构建起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仅去年一年,“红白理事会”料理职工红白喜事25起,“青年志愿者义务奉献队”为职工家属上门服务近300余人次,“扶贫帮困”资助8000余元。召开“家属座谈会”,为全员拍照“全家福”,签订“家属共保责任书”等一系列活动,充满着“以人为本”的关爱,让职工快乐地工作、工作中享受惬意的生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是古人的悲叹,在这秦岭深处的人们正用辛劳书写着“天堑变通途”的篇章,用默默奉献讲述着新丰镇机务段秦北车间34年无放飏事故的故事。

(杨全辉 李国忠)

上篇:职业工装 “鹤舞”天下
下篇:巨额奖励就灵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1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13/2652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