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敢为天下先 实干谱人生

——记省劳模、榆林兴亚集团董事长张子亮

2023年10月07日

文/杨涛 张荣华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市场经济的海洋,不知造就了多少搏风击浪的弄潮儿。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就有一批志在创业的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或矢志创业,或纵横市场,用自己敢于创新,善于探索的智慧和勇气在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策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昔日陕西省发展滞后的一些偏远地区,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不管是人口相对聚集的城镇,还是山高路远的乡村,无不呈现着一种新时期大开发的喜人景象。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胸怀大志、信念坚定的人物便被推上了这个时代的巨大舞台,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超常的胆略,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开辟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毫无疑问,他们成了这个时代的佼佼者。

榆林兴亚集团从一个散发着泥土味的起点走到今天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生命力的企业集团,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到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8个子公司、5个建筑工程处、1个年产60万吨煤矿,净资产3亿元,从业人员300多人(不含季节性建筑工人)的集团企业。从2000年组建集团企业短短的六年,先后为国家上缴税费近2000万元,仅2006年就实现产值9896万元,上缴税费700多万元。企业已挤身于榆林市50强。但又有谁能知道这一段历史中,董事长张子亮为之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今天在这里将要与我们相识的榆林兴亚集团董事长张子亮就是一位从黄土高原中走出来的创业者,走过人生艰难的岁月,历练自己执着的追求,他硬是凭着一种坚韧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他的事迹因此而被家乡的群众广为传颂……

人生序曲

站在我们面前的榆林兴亚集团董事长张子亮就是这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创业者中的一员。个头不高的他给我们一种平易近人、精明、干练的最初印象。但当我们对他有了一番更深入的了解后,便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奋斗历程中看到了他身上的那种坚毅、执着的打拼精神和不屈不挠的理想信念……

现在已步入中年的张子亮出生于榆林市榆阳区古塔乡赵庄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至今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从小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一个当时无子女的家庭收养的孤儿。后来收养他的父母接连生下7个子女,他等于再次被遗弃。别人正是在花样年华的过着自己幸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时候,张子亮这位黄土高原上的孩子却早早备尝了生活的艰苦和生存的艰难。高尔基曾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灵的名言,他说:“苦难是一所大学。”张子亮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大学”中度过的。他虽然没有从书本中学来更多的指示,但他却在生活之中磨砺出了一种刚毅和顽强;他也没有在成长的经历中享受到快乐,但他却还是在岁月的流逝中积累了忠厚和诚实,这些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张子亮日后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与他这段令人难忘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和渊源。年仅四、五岁的他就开始就学着推磨、拾粪、背炭、提水……所有家活、农活,他能干得了的都要干,干不了的硬着头皮也要干。就这还经常饱受养母的打骂。13岁那年便开始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主要是拉粪、放牛,以及背粪等来挣工分。16岁跟随亲戚到“三边”、盐池等地学木匠。直到22岁,他才开始在生产队里做木活,做车架子、门窗来挣工分。给个人做一天能挣三、四角钱。木匠手艺渐渐使家中有了小收入,生活得以好转。23岁娶上了青云乡李家村的一位姑娘为妻,苦尽甘来的张子亮终于活成一个像摸像样的人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小家庭。

创业人生

从小吃尽人间苦,受尽人间罪,凭着福大命大,在死亡线上挣脱出来。八十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他脱颖而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他的人格魅力,1982年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感召下,他凭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在乡村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家乡古塔乡成立了第一个建筑工程队,亲任工队长。工队成立后,他广泛联系,四处奔波,很快揽到榆林市物资局办公用房等一些工程。首战告捷,他的声誉日渐提升,接得活也越来越多。1983年春,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地域的束缚,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榆林城。在榆林先后办了几个小厂,由于资金短缺,人际关系生疏,经验不足,出现过多次曲折坎坷,艰难困苦,厂子经济效益不景气而停办。但他面对困难不气馁、不屈服,终于1984年筹资150万元又一次创办了“榆林地区兴亚建筑公司”。公司成立后先后承建了榆林市三统办、农副公司、气象局、种子公司、农技中心、林校、体校、烟草公司、绣园小区、鸳鸯湖公园、米脂购物中心、靖边公安科技大楼、定边天昌商住小区、乌海钻北小区等多处工程,建筑面积达26万多平方米。

随着实力壮大,技术水平提高,机械设备增加,员工扩充,市场扩展,张子亮同志审时度势又把战略眼光投向了房地产开发业。2000年初组建成立了“榆林市兴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先后投入2亿多元,紧锣密鼓地展开房地产开发。近年来,投资800万元,竞买了位于靖边县闹市中心的原县政府、人大办公旧址13.6亩土地的开发建设权,建成了靖边县亮馨花园商住小区;利用市上修建210国道占用公司办公地址在肤施路南端补偿的6.7亩土地建成了亮馨大厦两幢20层商住小区;与市林科所联合开发建成了亮春嘉园商住小区;拆迁安置了长乐路南28户居民建成了亮乐园商住小区;拆迁安置了上郡北路五雷沟村12户村民,改造拓宽了上郡路北段,建成了集团的窗口企业、工作阵地凌霄宾馆;耗资880万元兼并了榆林南大街的百货大楼,又投入1500万元,通过调整、改造、扩建,建成了现代化的商业体系。去年8月份动工修建榆林西沙火车站家属楼东、210国道西沿街面占地17亩的五幢高层商住小区。这几处开发面积达到16万多平方米。张子亮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不是繁华地段,便是闹市中心,或是街道门面,深受用户青睐。所建成的商住小区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物业管理。多年来,他为十多个机关事企业单位、2755户干部职工和群众提供了办公室、住宅用房;为城市商业服务提供了20000多平方米门面房。为活跃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构建和谐榆林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事业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张子亮近照

关爱员工 回报社会

张子亮由一个从小没有享受过母爱、父爱,也没人瞧的起的孤儿变成了腰缠亿万资产的大老板。他最懂得爱的价值,爱的力量。他把爱体现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爱员工,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凝聚了人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首先,注重培养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张子亮只念过二三年小学,凭着顽强的毅力,取得了大专文凭。他深知知识对企业的重要,常说,一个企业的兴衰,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而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就必须在学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花气力、做文章,走固本强基之路。他把员工的培养教育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经常不间断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各行各业、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只要上面有通知、行业主管部门有安排的培训,他都舍得花时间、花功夫、花资本、派有关人员参加,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接受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其次,他不仅重视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的“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单位都举行象棋、扑克、拔河、羽毛球、灯谜、歌咏比赛,时事、政治、知识问答等小型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张子亮对员工不仅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而且生活上照顾。他常说:“金换金、银换银、好心换好心”。只有老板和员工心连心,员工才能与老板心贴心。

张子亮不仅关爱员工,而且回报社会、奉献大众。先后为家乡铁路建设、希望工程、镇北台长城二号墩台、自然灾害、孤寡老人、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捐款近百万元。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为考上大学的学生捐款并不是单单的资助这些已考上大学的孩子,我的愿望是想通过这一行动去鼓励更多的孩子好好上学,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让更多的人去掌握科技知识,以此来发展农村的科技水平,改变现在农村落后的面貌”。这是一种情怀,同时也是一种襟怀。张子亮自己用大半生的经历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困苦,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坎坎坷坷。如今,他的事业成功了,但他并未知足,他的心中装满了群众,装满了集体的利益。他的目光更远,理想更远大!

目前,张子亮创办的兴亚集团正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榆林大发展的号角阔步前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可以说一年上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荣誉接踵而来。集团公司多次获得省市及有关单位奖项:企业党支部2005、2006两年连续被榆林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2005年被团市委表彰为“五四红旗团支部”;工会被市总工会表彰为2006年先进集体。其本人也获得了“中华全国十佳新闻人物”;“陕西省诚信个人”、“陕西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今年五一前夕又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不少人劝告他,你已功成名就,该歇歇脚,享荣华、受富贵了,可他却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前进路上迈大步,他决心带领集团全体员工乘势而上,把企业做得更强更大,为实现市上确定的“三大目标”,构建和谐榆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篇:一千封信有多长[新疆]安雯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1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13/26526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