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宁·
近年来,相对于地位、待遇不断提高的知识分子、科研人员,“高级蓝领”的价值及贡献一直被低估,在“再怎么着也是个工人”的观念影响下,他们难以摆脱“低人一等”的困扰,物质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个人成长空间有限。与此同时,“高级蓝领”严重供不应求的后果也渐渐呈现——科技成果转化率徘徊不前,产业升级步履艰难,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
高技能人才短缺引起了有识者的关注,也迫使企业转变用人思路,但这种转变是被动的、缓慢的、不平衡的,仅限于个别地区、个别行业,或出于个别企业的权宜之计,或停留于一次性的奖励,而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更适当的地位认可与待遇保障。
近期《瞭望》周刊刊文提出,我国人才观念面临第二次更新,其标志就是科技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并重,“白领”与“高级蓝领”并重。承认并尊重“高级蓝领”的价值,将为我国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因此,我们要使全社会认识到:“高级蓝领”与“白领”一样,都是企业及社会的宝贵人才,传统的“工人”、“干部”身份不应再成为鉴别人才价值的障碍。为此,我们应当从转变时下“高级蓝领”社会地位、薪酬待遇偏低的现状入手,一方面着力提高“高级蓝领”的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待遇、精神奖励,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其物质待遇,让这些劳动力市场上的“稀缺资源”拿到他们本应拿到的高薪,倡导一种新型的成才观和择业观,最终为国家赢得可持续的经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