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去纺织厂采访一线的女职工,记者听到对她们最多的评价就是:“要说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没有,她们只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干好本职工作罢了。”这次去唐华四棉采访今年的省劳模乐小平,在该公司工会听到的依然是这句话。
乐小平,今年32岁,高中文化,1991年进入陕西唐华四棉有限责任公司,现在是筒併捻车间乙班的络筒值车工。
因为前些天替参加健美操比赛的工友顶班,本来应该早上上班的乐小平刚好回家休息了,记者便与车间副主任姜建飞聊了起来:“她在技术操作上非常出色,已经连续5年是车间的‘种子队员’,也是我们车间树立的操作榜样。但她在技术上从来不自私,她带过的徒弟在技术上都能升级。她这个人不喜张扬,处事特别实在,只要是工作需要,总是无条件地服从。每次因为压纱需要加班的时候,其他人因为担心效率低、产量少而拒绝,但只要问到她,就绝对没有问题。”
正说着,乐小平来了,1.6米左右的个头,扎着马尾辫,显得非常文静。一接触,记者就发现她是一个言语极少的人。为了能够与她攀谈,只好让她带着记者去车间转转。走进车间,看到轰鸣的织机,乐小平才打开了话匣子:“络筒工序是一个多锭看管的工序,工人必须坐在一个移动的小车上,用脚控制着车移动的方向,手要不间断地把线头接上,手上常常被线划出一个又一个口子,下班后往往已经累得腰酸背痛。”
听工友说,乐小平十余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视质量为生命。为了打好每一个结,她总是严格执行操作法,打一个结试一个结,及时巡回处理断头,防止腰带、带花毛、松纱、磨断的出现。每落一排筒纱,她都要仔细检查两遍,从不放过一个有疵点的筒子。轮班安排她到重点产品岗位,有时一个班要多次调岗,无论到哪个岗位、更换什么新品种,她都没有抱怨。从2002年到2006年,她总共超产了134000公斤,相当于5年干了6年的工作量。去年,她连续三个月被评为“质量明星”和“优胜个人”。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