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87年电动机诞生,人们便发现其能耗虽然远比蒸气机和内燃机优越,但却依然存在着大量电能无功损耗的问题。1897年,世界电磁理论界普遍发现并预言:一旦做到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自动转换,就能节电40%以上。然而,百年来为了解决这一课题,有多少科学家倾其心智却抱憾而终;又有多少技术人员毕生钻研而无果。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日、美等国家就先后成立专门研究机构,耗巨资进行长期研究和试验,但至今未能破解这一难题。
今年66岁的邹希圣,原是西安212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现任陕西天恒地业机电技术公司的技术主管。早在上世纪50年代求学期间,他就对国际电磁理论界这一预言产生了兴趣,萌生了攻克这道难题的念头。19岁投身国防科研工作后,他主持和参加多次重大国防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并利用业余时间研发成功多种高科技民用产品,先后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并获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勋章,但令他最为牵挂的还是那个百年难题。
1996年,他开始预研。退休后,他有了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时间。他一头扎进实验室,不分白天和夜晚,不顾吃饭和睡眠,强忍病痛的折磨,日复一日地邀游在电动机节能王国,多年来,他东挪西借近千万元,用于购买试验器械,家里一贫如洗,成了“全省唯一不用安防盗门的家庭”。几年前,他从前人的有关论述中得到启示,提出了提高“整体电效能”的论述,得出了实现电动机及其工作系统经济运行的整体技术方案,走了一条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的研究途径。历时11年,经过千百次百折不挠的科学实践,终于攻克了这个世界百年难题,使电动机进入到一个智能控制高效节电的新纪元。
邹希圣根据已经掌握的技术,很快研发出“天恒星·DJNB电动机经济运行控制器”13大技术系列的型号产品,并获国家专利管理部门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产品相继在国内13个省市100多家企业进行了数百次试验,全部获得成功,节电率平均达到68%。110年前,世界电磁理论界先辈预言,如果能实现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自动转换,可节电40%以上,而邹希圣的这项成果,竟达到了68%,突破了先辈们的预言,创造了奇迹。据推算,仅我国若有三成异步电动机使用该技术,每年节电就相当于三峡电站的年发电量。
今年5月18日,在陕西省科技厅组织并主持的鉴定会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试用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和科研技术人员,对邹希圣高工的这一科技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其是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成果,将在我国乃至世界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的大势中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