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这里记述的是大山深处普通的接触网工人,虽然是记者短短一两天的肤浅感受,却被他们那种敬业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深深感染了——

秦岭山里的铁路供电人

2023年10月07日

6月15日下午,长途汽车沿高速公路跨桥穿洞,驶出了天下第一隧——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从这里下车徒步绕行三公里,就到了位于柞水县营盘镇附近的西安铁路局安康供电段营盘接触网工区。

由北向南穿过的秦岭铁路特长隧道与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相邻,上下行线的四个隧道口并列。铁轨两旁相对而出的青山脚下掩映着几处楼房,其中一栋就是营盘接触网工区,这是安康供电段条件较为艰苦的站区之一。

接触网工是伴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开通运营而诞生的。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动力是电力机车,所需能源由电力牵引供电系统——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两大部分组成。变电所设在铁道附近,它将从发电厂经高压输电线送来的电流送到铁路上空的接触网上,由接触网向电力机车直接输送电能。沿铁路线两旁架设的一排电线杆,上面悬挂的金属线,就是接触网。电力机车利用车顶的受电弓从接触网获得电能,牵引列车运行。

“天窗”内工作

6月16日早晨6时30分,铃声响过,工人们都起床洗漱。7点钟穿工作服集合,由工作领导人点名,宣读工作票,内容包括作业内容、范围、地点、安全措施等等,接着宣读分工表,最后是分工提问,看是否有职工对任务不明确,以免出现差错。因为接触网作业是集体作业,严格按照分工各司其职,不能有一星半点的马虎。

工长邓恒说:“我们必须在‘天窗’点内才能够上线作业。‘天窗’就是根据列车的运行时间给我们安排的停电作业时间,无列车运行。”

准备工作完毕之后,职工带好工具、材料、接电线和高压水枪等设施登上了接触网检修作业车。“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清扫脏污绝缘子,综合检查供电线路。”一名工人向记者介绍说。

8时10分,作业车开进秦岭深处最长的铁路隧道,先后下了几名工作人员。“他们是负责接地线和联系的。”一名工人介绍,“今天的‘天窗’到9时38分,也就是说必须在这个时间前完成任务。”

作业开始了,作业车平台将工作人员托起到合适的位置,上面的工人拿着高压水泵的喷头冲洗脏污绝缘子。轨道车司机在工作领导人的要求下驾驶作业车在铁轨上停停走走,他们相互之间都是用对讲机通话,作业机巨大的轰鸣声,在隧道里产生的回响,完全掩盖了工人的声音。

隧道里一片漆黑,灰尘较大。

9时28分,“呼叫工作领导人,还有10分时间就到了。”负责联系的工人对着对讲机说。作业车赶紧将接地线和联系的人员接到车上来,原路返回。“秦岭铁路隧道上下行线各长18.464千米和18.456千米,我们负责一半,另一半则由青岔接触网工区负责。”工人介绍。

从隧道出来,高空作业的工人都变成了花脸,鼻孔里面也是黑的,安全帽和工作服上都溅满了泥点。

“天窗”之外的工作

副工长兼安全员刘辉说:“我们工区一共有17名工人,2名司机、15名网工,负责塔儿坪到柞水42.714千米的接触网检修工作。除了“天窗”之外,其它时间都要在工区。按规定,工区时刻都要保证同时有12个工人值班、原地待命,因为接触网随时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出了问题就得抢修,铃声就是命令,来不得半点含糊!”值班室的工人小曹告诉我们,“24小时值班制,全天候待命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状态。”

工人们带我们参观材料库,里面包括了接触网作业需要的各种零配件。“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按照先通后复的抢修原则,尽快恢复供电畅通,所以日常我们都要加强技术练兵和事故演练,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在“天窗”之间生活

记者从工人那里得知,因为“天窗”时间较早,他们便习惯每天吃两顿饭,上午10点多作业回来吃一顿,下午4点左右吃一顿,绝对不允许饮酒。“由于地方较为偏僻,请炊事员比较困难,现在这个炊事员还是在这儿开个小卖部兼职给我们做饭。当初她嫌工资少,工人们自己又凑了50元钱,把炊事员的工资加到了500元,她才同意给我们做两顿饭。”一个工人说,“为了省几个钱,他们每顿一般是一两个菜。当地不产蔬菜,蔬菜都是菜贩子从西安方向拉过来的,他们只有到菜贩子那里去买,所以菜比较贵,就捡便宜的菜买,降低大家的伙食费。”

11时,早饭的时间到了,由于我们的到来,好客的工友们今天的早餐特意加了菜:炒青菜、芹菜炒肉、蒜薹炒肉,还有一个蛋汤,年长的师傅都把饭打回宿舍吃,年轻工人则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聊到工区的建设,工人们都很自豪,因为院子里有梅李、桃子、葡萄,都是工人亲手种植的,每年都是果实累累,还有各种蔬菜。工区院子里面干干净净,工友们自己动手把院子装扮得像个小花园。

由于在大山深处,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还不是很丰富,段工会给工区配发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扑克和健身器材,工余时间职工们在一起可以娱乐消遣,释放一下平时紧张的情绪。一台彩色电视机,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国内外的大事。

尽管生活和工作条件比他们父辈时不知好了多少,但是他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和渴求还是很强烈。工人们说,夏天这里凉快,冬天很冷,一年四季风很大。

与他们闲聊起找对象的事,工区的几个年轻人难为情地说,找对象别提有多郁闷。在当地找就不用想了,找城里有“工资”的女孩就更困难了,每月有那么几天假可以回到城里小聚,好不容易找个女朋友刚谈没有两天,就该回山里上班了,再说工作也离不开呀!

在接触网工区旁边紧挨着的是变电所,有个“青年读书社”,段上各级组织为书社配备图书400余册,每年还订阅《陕西工人报》、《文摘周报》和《中国青年》等报刊。书社经常组织职工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学习心得,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工人自身也得到了充实。

图/文均为本报记者 王仓盛 马海东

早七时,工作领导人集合点名,宣读工作票、分工表,对规达标,分工提问。

帅气的接触网作业车司机

作业中的联系人刘辉正在通话联系

工长邓恒和“小胖子”曹博检查接触网零配件

早餐过后,从来没有照过合影的工友们邀请我们给他们留上一张“全家福”。不过遗憾的是,缺了几名正在休假的工友。

准备工作过后,接触网作业车在轰鸣声中出动。

作业车的平台上,在隧道里作业人员正在清扫绝缘子。

上篇:没有了
下篇:他用行动践行诺言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6/200706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6/20/26546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