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时期工人运动主题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煤炭企业工会一定要认清在建设和谐矿区中的定位和责任,运用有效载体,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矿区整个过程上来,并积极发挥其作用。
一 以民主管理为载体,在切实维权上发挥作用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此,煤炭企业工会首先要根据《工会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切实解决劳动关系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职工利益的源头维护,架起职工与干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平等对话与协商的桥梁,为实现企业利益与职工自身利益的双赢提供制度保障。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职代会制度。只有不断完善和深化职代会制度才能使职工对生产经营管理方针和目标的知情权;对重大决定的审议权;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改革方案的表决权;对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评议监督权等权利得到有效落实,才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第三,进一步强化区队(车间)民管会和队务公开制度管理工作,工会要注重对区队(车间)一级民管会和队务公开制度的管理和指导工作避免区队级队务公开和民管会制度流于形式。
二 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发挥作用
社会和谐,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而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又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为基础和依据,没有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和谐。为此,工会应大力开展“创争”活动,着力提升煤矿职工的综合素质。一是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目标,在职工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爱岗敬业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工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导入理念,创造条件,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以学习型示范班组为重点,向广大职工导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和终生学习理念。三是广泛引导职工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通过QC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创造等活动,培训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并能熟练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其他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适应岗位变化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和本领,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
三 以“扶贫帮困”为载体,在维护矿区稳定上发挥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我们要牢牢把握密切联系职工群众这一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坚持一切为了职工,立足于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切实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职工排忧解难。
一是要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二是重点开展特困职工与领导干部结对子活动,坚持做到“心贴心、手拉手、不脱贫、不松手”。三是加大对外来农协工的关心力度,千方百计为农协工的生活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在矿区安下心来,扎下根来。通过一系列措施,推进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把党的关怀,工会组织的关心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保证矿区安定和谐。
四 以创建职工之家为载体,在凝聚职工上发挥作用
建设和谐矿区,创建职工之家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在建民主公开之家、建学习进步之家、建安全幸福之家、建创新奉献之家、建温暖共处之家、建文明快乐之家等创建职工之家目标中,建设文明快乐之家是教育职工,鼓舞士气,活跃生活,提高职工凝聚力的最佳形式。针对煤炭企业职工文体活动相对匮乏实际,工会要积极与行政进行协调,争取行政的大力支持,为职工创建活动场所,加大俱乐部投入,购置健身器材,为职工八小时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条件。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提高工会在职工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张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