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雨哗哗地下个不停,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安塞项目部的工会主席唐文江一脸愁云:记者要求到现场采访,去?还是不去?
陕北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稍下点雨,就地面泥泞,山体也易滑坡。雨已下了3天,对他们项目部来说,这是第一次来地方媒体的记者,也是记者第一次要求到基层采访。他用带着关心的口吻说:“不下基层,行吗?”记者回答:“我们是工人报的记者,报道的主要对象就是基层职工。那就去最近的测井施工点,好吗?”他难以拒绝记者下基层采访的决心,只好说:“请等一下”,就出去了。
几分钟后,唐主席回来说:咱们就到侯市乡的一个测井点吧。他和宣传干事乘一辆“三菱”越野车在前面带路,我们乘坐“沙漠王子”越野车紧随其后。这时老天好像也开了恩,中雨变成了毛毛细雨。
汽车沿着山路急驶,记不清过了多少沟壑,数不清翻了多少山梁。雨越下越大,雨刷器不停地飞舞,仍看不清前方。我们隐约看见不少山体间,泥水哗哗地冲刷下来,形成一股股泥流,汇集在沟壑里,又变成一条黄色的巨龙,不停地跳跃着、吼叫着。司机樊鹏辉是公司专门派来的,从西安出发,一路上很少说话,专心开着车。这时他说话了:“我陪的记者多了,没有见像你们这样深入基层采访的人。这么大的雨,在陕北,我也是第一次出车。”不知他的话是责备,还是赞扬。
行走了约二十几公里,柏油路走完了,汽车行驶在泥沙路上,路况很糟,坑坑洼洼,速度明显放慢。我们被颠得左右摇摆,多亏系好了“安全带”。前面唐主席的车在泥泞的路上扭着“麻花”,车轮常常打滑。路面上有不少水坑,车轮几乎有一半被淹没,车驶过,溅起一米多高的水花。我们的心也随着飞起的水花悬了起来。“老天不要下了”,为了能早点安全到达采访地点,我们默默祈祷着。
天就像一口黑锅,扣在我们的头顶。又刮起了大风,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风助雨势,雨借风威,把黄土高原洗了个透彻。从山上冲下来的泥水,将土路划开不少大口子,松散的黄土路面成了稀软的泥潭,车辙有30多公分深。小樊停下车,下去检查车轮,并将前加力的卡子挂上,以防不测。
路上没有一辆行驶的车辆,也没有一个行人。我们的车在泥泞的路上慢慢“爬行”。前面的车多次停下,司机下车探路,然后再行驶。好不容易爬过一个高坡,下坡急转弯时,见前面不远处有一辆中巴车深陷泥潭。唐主席的车停下,他从车上下来,来到我们的车前说:“不能再走了。就是到了测井施工点,黄土松软,也进不去。回吧!”口气不容商量。
两个车调头返回。这时天就像漏了一样,雨更大了。常年干旱的河床里,泥水向下游翻滚着。路边的树在风中不停地摇摆着。前方公路的一个涵洞被雨水冲垮,几辆小车停在一旁,不敢过。我们的车行驶在一条刚推出的土路上,小樊打开前加力,加足油门,冲过了泥路,上了柏油路。小樊说:“按规定,大雨天我们不能在山区行驶。虽说是违规,但你们的精神感动了我!”
我们回到了项目部,唐主席说:“安全返回,这比什么都好!”雨还在下,我们想:那些测井一线的工人们现在又在干什么呢……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