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作12小时
在离开陕西科龙塑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科龙塑业)之后,28岁的商州姑娘谈起那8天的工作经历,充满激动和愤怒。
“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8点,动不动还要无偿加班几个小时,真的是太累了;车间四五十度的高温,戴两双手套还是烫手,简直让人难以忍受。”王晓霞如是描述那份工作。
2007年6月8日,家住西安市西郊的王晓霞在缴过50元的培训费后,如愿进了科龙塑业。“工作很简单,就是将刚刚下线的塑料桶打磨平整,根本不需要培训,也没人培训。但都得经过这15天无偿劳动,才能拿工资。”王晓霞告诉记者。
“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老板千方百计要和你签劳动合同,首先待遇有3元的差价,合同工30元/天,非合同工27元/天;其次在工伤待遇上,合同工的意外保险金135元由厂方支付,非合同工得自己缴纳。然而,既就是这样,签合同的人还是很少,不是不想签,中暑的、昏倒的、拉肚子的、受伤的不断,我不敢和这样的企业签时间限制的合同。”王晓霞说。
“有一次,车间里有个女工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就叫我去宿舍帮她拿音乐播放器,她插着耳机听着以免睡着发生危险。有个男的因为太累,在工作时一不小心将手伸到了机器里……每天十几个小时,铁打的也会受不了的。”
“前段时间有关部门要检查了,那两天老板把工作时间改成8小时,给大家又送水又送防暑药,伙食也改善了,还让人做工作给我,不要提超时工作的事。检查人员刚走,立马又改了回来。”王晓霞不停地抚着自己头发,努力保持着轻松,但她的神情中却可以看到无奈和愤怒。
9天累跑28个人
2007年7月12日早8点50分。我来到该工厂所在地西安市西郊和平村。经过一番询问,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于和平村工业园区的科龙塑业。
科龙塑业的门卫听说我是求职者时,偷偷告诉说:“这里工作可是很辛苦的,工人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你看看你行么?”
在设备部的办公室里一名管理人员得知我是来应聘的,显得十分热情。送走两名前来应聘钳工的应聘者后,他开始向我介绍车间工人的工作:
“我们这里的活很简单,只要能吃苦就成,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周休息一天,工资八九百。每月只要缴100元,公司管吃管住。”他说。
我忙问:“不是有规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加班有加班费的吗?”
他满不在乎地说:“你说得也对,可是你去看看其他地方基本上都是12个小时的工作,现在江苏啊广东啊、浙江那些地方,干十三四个小时多着呢!”
我要求进入车间看看,他同意了。我来到了大门洞开的车间,大车间里开着4台机器,小车间里开着2台,热气逼人,工人2人一组在作业,有的人做着杂活。今天天气不算热,但当我走进车间时,还是被那里散发出来的热气逼出了一身汗水。车间里的工人们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个个显得疲倦不堪。
利用那位工作人员和同事说话的时间,一位女工告诉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来这里。她来了有九天时间了,走了28个人了。因为招来的人留不住,这里专门有人负责招聘,培训费也由6月1号前的每人100到150元降到现在的50元。因为工作强度太高,好些人受伤后连工资也不要就跑了。
“说是最低要求高中毕业,实际上初中甚至小学没毕业的也要,因为工作很简单嘛,是人都会干,可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再一次走进设备部的办公室,那位工作人员向我出示了员工的劳工合同书,不签劳动合同的协议书等公司文件。
“那我要是来这里工作,在食堂吃饭,都能吃到什么呢?”
“那就要看食堂做什么了,做什么吃什么,像什么米饭啦,面条啊,再说了,厂方就收你100元的伙食,你算算每天3元能吃到什么?”
“要是我工作中病了,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了我这里有药啊……还有和平村那里有个诊所,病了到那里看去。”
“你们这里常备的药是什么?”
“反正就是藿香正气水或者是正气丸,谁难受了自己过来领,不缺。”
走出这家公司,我发现,在门房的附近,树立着“科龙好,员工好,员工好,科龙更好”的标语。一位穿着科龙工作服的员工,挂着吊瓶正好经过。看着标语,望着伤者离去的背影,我心里不是个滋味。
本报记者 刘公望 实习生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