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杨凌十年

农科乡到农科城的巨变

2023年10月08日

7月26日,在阵阵鼓乐声中,75岁的王记坤与同村的村民走进了杨凌示范区教稼园的大门,这个以农业始祖——后稷雕像为主题的公园正好建在他家当年的农田上,经过二期扩建后,教稼园再次向市民开放。这天的开园仪式是杨凌示范区成立10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现在王记坤已经用政府给予的土地赔偿款建起了一座2层小楼,他儿子也在刚刚建成的杨凌火车站打工,看到记者采访,王大爷笑呵呵地说:“现在到处都在变,都让我看不过来了。”

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我国农耕文明的先河。或许因为这一缘故,杨凌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前的7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用浑厚的嗓音,宣告了杨凌示范区的成立,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的杨凌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农科城。

十年前的杨凌,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和酒店,而现在的杨凌不仅拥有4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以及131万平方米的住房,而且有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会展中心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初步建成了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能够较好支撑科研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具备了以生态型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小城市雏形,真正实现了杨凌从乡到城的转变。2005年杨凌被授予“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帅勇从小生长在杨凌,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当了一名警察。他说:“目前杨凌的社会治安环境越来越好了,现在每天来他们派出所落户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了。”10年前杨凌的人口仅有3万多人。城市面积不到3.6平方公里,而目前这里人口已经达到了8万多,城市面积也扩展到了16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建区面积将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30万,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

农业科技示范园是目前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业高新技术科技示范基地。这里的副总经理薛小荣告诉记者:“经过十年的发展,这个示范区已经由最初的观光旅游变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推广高新农业技术的平台,许多农民都从这里学到了大棚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育苗等先进农业技术。”

目前这里不仅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农业高等院校,而且走出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等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同时每年举办的农高会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科技盛会,形成了农业科研体制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实现了由农业科教基地到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的转变。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杨凌区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为杨凌示范区“开拓者奖”获奖者燕君芳颁奖。

“同一首歌”走进杨凌农科城大型演唱会现场

上篇:我省地税代收工会经费工作全面铺开
下篇:医务工作者的楷模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7/2007073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7/30/281033.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