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情上职代会,让职工充分发扬民主;关爱职工,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采访长庆第二采气厂时,厂工会副主席杨长有说起这些工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位于榆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采气二厂,是2000年12月12日按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体制、新机制模式组建起来的新型天然气生产单位,有职工800多人,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和管理长庆大气区东部的榆林气田及米脂、神木两个气区,承担中国石油与壳牌公司合作开发长北区块的反承包作业,还承担着向首都北京和榆林市供气的任务。管理区域2.18万平方公里,是长庆大气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杨长有说:“我们有14个分会组织,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重大事情必须上职代会,职工代表畅所欲言。厂领导班子对此非常重视。另外,我们这里条件艰苦,不少站点刚建起,比较分散,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加之大多数职工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根据这一特点,在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厂工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关心职工生活、尤其是保证各站点职工吃好、住好、休息好等方面。只要建井站,就全部配好服务设施,有电视、冰柜、风扇,还有小型健身器械、小图书室等。工会经常把好的歌曲光盘送到各基层,组织职工自编自演一些文艺节目,并巡回到各个站井点演出,很受职工欢迎。职工的婚丧嫁娶,工会、党政领导都会参加。我们还为困难职工建立了困难档案。前不久一名职工的家人患重病,花费了十几万元还是不够,工会就向全厂职工发出‘献爱心’活动,广大职工纷纷响应,现在捐款仍在进行中……”
杨长有谈着工会工作,如数家珍,都有点收不住了。因时间比较紧张,无法到各个站点一一采访,但记者从他们编的《梦想在这里放飞》一书中看到了职工秦小娟的一段文字,由此可以感到职工们对该厂关爱职工工作的认可:我们被分到作业区的各个集气站,年轻的师傅,熟练的操作技能,配备齐全的后勤设施,干净整洁的生产区域,使我们没有丝毫身处异地的感觉,反倒有一种回到“家”的亲切感。
本报记者 柳江河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