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在隧道工地采访,见过的隧道可谓不少,但在我国第一座海底隧道——厦门海底隧道却还是有几件事情是我没有见过的。
海底桑拿房
在中国中铁一局厦门海底隧道工地上见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上班的职工都穿戴整齐,可下班职工刚一出洞便忙着脱下上衣,打起了赤膊。我问随行的项目党支部书记张乾东,张书记笑笑说,你下到掌子面就明白了。
随书记下到地下52米的竖井井底,不到半小时我就全明白了。原来,海底隧道常年四季都在向外散发着热量,平均温度在38以上。特别是在夏季,洞内比洞外更热,进洞一会儿,衣服就湿透了,工人们戏称这是“海底桑拿房”。为了给现场职工及时补充水分,项目部特意在洞内引了一根净水管,并安装了电热水器。洞内涌水也特别大,那可是海水,含盐量特别大,含盐量高的湿衣服穿在身上特难受。为了文明施工,确保安全,项目部规定不允许打赤膊,大家必须穿着湿衣服在洞内坚持八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工人们一出洞就脱衣服的原因。
项目全用自己的职工
厦门海底隧道过去也曾交给协作队施工,但在台风袭来,洪水涌向隧道的危急时刻,协作队却跑的一个人影不见,是项目部领导带领自己的员工冲了上去,垒起沙袋,挡住了洪水。这让公司领导意识到:关键工程还是要交给自己的员工来干。于是,厦门海底清退了民工老板,成立了自己的架子队,并将留下来的民工也编入了架子队。通过加强教育,强化管理等各方面的细致工作,员工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7月1日上午,竖井辅助正洞开挖翔安端发生掉块坍塌,拱架突然发生异常,变形越来越大。危急时刻,项目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10分钟后,300多名职工赶赴现场,投入紧张抢险之中。经过数小时的奋战,硬是将30余方沙袋填码进坍塌段,稳住了岩层,险情被排除。7月4日凌晨3点,正洞一部出现涌沙涌水,70多名职工在一个多小时里就抢装抢运沙袋2500多袋。在这样的时刻,广大职工没有一个谈条件,要报酬的,这就是我们的内部劳务架子队。
工厂化的隧道施工
过去,谁要说隧道里没有泥和水,我根本不会相信,没有了泥和水,那还叫隧道工地吗。可厦门海底隧道做到了这一点,衬砌过的隧道被冲洗的干干净净,随时可以接受各级领导的检查。厦门海底隧道采用的是CRD法组织施工,即把高12米、宽17米的大断面隧道,按“十”字分成四个断面,相互独立作业,每个断面在开挖后,用大型“工”字钢支护,并用混凝土喷锚固结,这样在隧道四个断面开挖完成后,便在隧道内形成一个“十”字形的支架,在隧道进行二次衬砌时,再将其“十”字心拆除,以保证隧道的稳固,由于是在沙层段施工,在每个小断面施工中还采用了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十分复杂。但项目部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将各施工工序安排的井井有条,而且使每个员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种材料,工具都有其摆放的位置,即使是在应急抢险的过程中,也是忙而不乱,实现了工厂化的施工作业程序。 (张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