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专家为陕西纺织“把脉”

2023年10月08日

在前不久召开的咸阳纺织服装发展高层论坛上,我省棉纺、服装行业的专家对我省纺织、服装行业目前的现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并对我省纺织行业今后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陕西纺织企业家队伍没有形成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郭伟教授表示:“我省目前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节节败退,集群度也在下降,情形与七八十年代不能同日而语。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原料供需减少给我们出口依存度最大纺织行业相对大的压力。沿海前后有十几家找到我们学校给企业做长期策划,但很可惜陕西没有一家有这方面的计划。可以说我们企业家的队伍还没有形成,他们的压力、事业心、职业化水平和沿海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制度建设、体制创新方面缺乏长期有效的战略规划,我们在随波逐流,跟着形势走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相对被动。如果没有创意、没有重量级的举措,我们讲的技术创新,新产品的开发,新型纤维的应用功能性服装优势强化,靠什么维持我们的优势,我个人是担忧的。如果我们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上不下功夫我们走得不会太远。”

企业应关注科技创新

陕西纺织科研所副所长《中国棉纺织技术》总编、教授级高工闫磊则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他建议纺织行业应该加大对新型纤维的应用比例,特别作为陕西纺织,作为优势的功能性服饰,光在工艺上下功夫上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在高性能纤维的应用。同时新型纤维的应用还要与新型纺纱技术的结合。企业装备升级应该成龙配套,要根据企业产品定位、产品档次配置相应技术水平的纺织装备;生产流程要完整,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前后工序要相适宜和配套;关键纺织配件、器材的性能要与设备技术水平相适应;试验检测仪器要完善,检测技术水平与主机设备技术水平相适应。

棉纺行业规模不得再扩张

西安工程大学科技处长孙卫国教授建议我目前我国的纺织现状不允许棉纺行业的规模再扩张。他说:“我认为目前我们的棉纺行业投资过快。产能增长应该有度,分析目前国内市场形势,棉纺行业虽然还没有出现产品销售不畅,但已经潜藏有很大的市场风险,粗放型发展的恶果在某些方面已经显现。目前还存在大路产品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很大一部分企业只能生产低档和常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卖不上价,不仅企业赚不到钱,还消耗了资源,加剧了行业间的恶性竞争。低价产品出口还引发了频繁的贸易摩擦,使反倾销案例逐年增长。同时,能源及运输的紧张和环保压力的加大,招工难现象已非个别现象。电、煤、油的频繁涨价,无疑也加大了企业成本。”

目前棉纺行业还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原料的问题,棉花缺口逐年增大,目前进口棉占全部纺织用棉的43%;另一方面,我国棉花进口仍需配额,而国家对配额发放会综合考虑,为了保护农民利益,配额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取消。棉花的供求矛盾使得原料成本增大。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还将下调2%,同时国家已将纺织行业列为增长过快行业,银行已限制对纺织企业贷款,同时贷款利率也在提升,所有着一切都说明宏观环境已不允许棉纺行业的规模再扩张。

本报记者 任乐

(根据咸阳纺织服装发展高层论坛录音整理)

上篇:没有了
下篇:在全省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7/2007073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7/31/28109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