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军供人物一时新

——记陕西省军粮供应站主任吕冬青

2023年10月08日

(上接一版)

吕冬青深知军粮供应关乎部队的战斗力,严把质量关是必须从政治任务高度来认识的重大问题。她一起步就坚持选用国优、省优名牌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供应部队。有了一点条件,又立即投资购置全套检测化验设备,实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粮油出站。目前,供应总量已超亿公斤,上级检测合格率100%,无一质量投诉。吕冬青常说:一个人没有私心杂念,什么事都能干好。她反复强调要让子弟兵吃上“安全粮”、“放心粮”、“舒心粮”必须从源头抓起,为此,她首推了“阳光采购”,主动提出放弃采购决定权,成立了相关业务部门为主的采购小组公开招标民主决策。粮食系统有句行话“粮不怕赚分,油不怕赚毛”。这个特殊岗位上的人要稍有私心,成个百万富翁并非难事。兰州军区联勤部占国桥副部长来站视察时,看到军粮袋袋优质,并超出国家供应标准,感慨地说:“驻陕部队官兵能吃到这么好的粮食,实在是军供站职工对人民子弟兵的厚爱啊!”

西安驻军多,供应量大,要最大限度满足部队需求,必须高标准提供优质服务。为此,吕冬青提出“以兵为本、诚信服务”的工作理念,强调要不顾得失、不计成本、全心尽力为部队服务。坚持一切工作以部队的满意为标准。她连年深入部队走访,共征求2000多条意见和建议,并逐一落实,诸如自动化仓储购销系统、官兵休息区、娱乐室、送粮上门、粮食储藏、保存以及满足花色品种等问题。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平时供得好、战时供得上。她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想方设法挤出经费专门购置了6台送粮车,无论多少、无论远近,接到电话,立即送粮上门。如今义务送粮、免费装卸已占总销量的80%,每年行程5万公里以上,承担费用超过80万元。她在空军工程学院建了20吨食油储备罐,在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建立军供粮站和副食蔬菜超市,并参与了西安4所军队院校的社会化后勤服务的餐饮保障工作,直接服务部队官兵2万多人。说起吕冬青服务官兵的那股热情劲头,一位原办公室主任现任副总的同志告诉我:吕主任工作是20小时的概念,不住院就没有休息日。她最多一天可以办20多件事,会见近百号人。两次在工作中晕倒。我一个男同志的精力跟她都拼不起。她的心劲太大了。我们最敬佩是她的无私奉献,最担心是她的身体健康。

“为子弟兵服务无尚光荣”

军供站初见起色时,吕冬青曾告诫几个经营骨干:军供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昙花一现是军供人的耻辱。不久,她就以创建一流军供企业的远见提出了“平战结合、突出战备、军民兼容、主副并进、以副补主”的发展思路。得到同事们积极响应和支持。2003年,她们上下齐心创建了惠森餐饮股份公司,把4所军事院校和2所地方院校社会化服务餐饮保障承担起来,不但创新了服务内容,而且为复退军人、下岗职工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安排了36名贫困学生勤工俭学。2004年又与西凤酒厂合作开发了适合部队特点的西凤“将军情”专用酒,受到了部队官兵青睐。同时,又接管了武警工程学院380亩养殖基地,现有存栏猪2000头、存栏鸡30000只。不久,又以此为依托,自主开发了“军星”牌粮油品牌,很快就成为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放心产品,不断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目前,陕西省军粮供应站又提出了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目标,蓄势待发。

2005年粮油价格大幅上调,进货成本加大,军粮结算价格倒挂,造成军粮供应严重亏损。各个军供企业叫苦不叠,有些被迫摘牌改制。而吕冬青坚持粮油价格一分不涨,服务标准一点不降。处乱不惊,沉着应对,一方面变直接采购为原粮委托加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依靠副业的有力支撑,消化主业亏损。不仅让部队官兵吃上了放心粮,还让部队官兵吃上质优价廉的放心肉、鱼、蛋。军供站也在困境中获得新生。吕冬青曾这样说服自己的同事:“为子弟兵服务好是我们的无尚光荣,舍小家保大家是军供人义不容辞的天职。”兰后首长听说后,动情地赞扬说:你们是用心在为部队服务啊!

“让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军供站除筹建之初的2名正式工,吕冬青一直都大胆推行全新的用人机制“社会招聘、动态管理”。一方面广纳社会贤才,另一方面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和思想道德培训。不惜花大本钱、下大力气去打造一支热爱部队、奉献军供的优秀团队。她常说:我们要造就一有能力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以人为本,支持大家与企业一道进步,一起成长,共同发展。她首先倡导学习型企业建设,建立各项规范的学习制度,每年定购大量的报刊书籍,指定全员必读书目,组织学习军供政策和业务知识,定期选派员工参加系统内军供业务培训,举办“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付出才有回报”主题讲座和演讲,支持和鼓励员工通过自学、自考提升学历和文化水平。多方提供竞争平台,鼓励更多的骨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让他们获得实战经验,培养创新精神,自觉增强军供工作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强化“双拥”窗口意识和服务部队的团队意识。现在,一支会管理、懂业务、善经营、热爱军供事业,平均年龄只有39岁的知识化、专业化高素质团队已基本形成且初具规模。其中许多业务员、售货员、司机都走上了独当一面的领导岗位,成为军供企业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吕冬青长期热心推动以军地和谐为特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全建制编入预备役单位后,她极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坚持参加预备役师组织的各项军事活动,亲自主持制订了十多项管理制度和各个岗位的责任规范、服务标准,全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工作环境和员工精神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走进军供站疑似走进了军营。为了不断加深军地感情,每年“八一”节前后,都精心准备文艺节目巡回慰问部队官兵,每年春节前后都举办大型军民联谊会,不定期开展各类体育邀请赛。企业内部的各项评比、文体活动更是从不间断。员工记忆最深刻的是吕冬青时刻把“凝聚是力量、团结是希望”这句话体现在对员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上。诸如解决免费早餐,婚、丧、嫁、娶亲临,生病住院探望,谁提起这些都有感动的泪花。而她自己两个儿子结婚、老母亲病逝,却没让人知道。一位从深圳回来的员工说:“是吕主任个人的魅力和情操催生了军供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这个和谐的环境,我们吃苦受累心甘情愿,因为她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使命感把敬业和奉献的精神注入到这个团队的灵魂深处,锤炼出了一支敢拼能赢的队伍”。总后冯亮部长考察时也说:“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管理有方、真诚服务的军供队伍保障军粮供应,平时是放心的,战时是靠得住的”。

“企业有能力了就要回报社会”

不久前,曾有记者问她:8年来,为什么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能看到陕西军供人的身影?吕冬青平静地回答:“企业发展了,主要得益于党的领导,部队的支持、人民的厚爱,企业有了能力就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吕冬青已记不清多少次带队奔赴抢险、救灾、演习现场慰问官兵了。能在资料上查到的是:2001年带数万元慰问品慰问西安护城河清淤官兵;2003年“非典”期间带2万元慰问品和5千元职工捐款赴北京小汤山慰问陕西医疗小分队,不顾疫情,与每个官兵握手致意;同年8月带数万元米、面、肉、蛋赴渭南抗洪一线,不顾河堤跨塌,拖着病弱的身体向水中的官兵转达问候。被官兵誉为“新时期的戎官秀”。2004年参与省慈善协会“向困难职工送温暖”公益活动,把“军星”牌粮油送入1.8万户贫困家庭。2005年与西安电视台联办“构建和谐社会、走进贫困家庭”公益活动,把军供人的关爱送给社会弱势群体。2006年纪念长征70周年与《解放军报》共同举办了“将军情”杯大型知识竞赛。此外,她还独立资助了2名贫困生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

吕冬青,一个以创建一流军供企业为己任的平凡女性,干出了这样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她崇高的职业精神感动了同事、感动了官兵、感动了部队首长,也感动了中央和地方的领导机关,她本人也因此先后被全国妇联、中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巾帼标兵”、“全国商业服务明星”等十多项殊荣。

吕冬青在检测军粮质量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石油人的“狗伴”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8/20070809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8/09/27504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