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缑稳贤
秋风阵阵,秋叶飘飘,秋雁南飞,秋草凄迷。但是农人们背着种子,赶着牲灵,踏着满地落叶上路,趁天晴墒好,去田间秋播时,并不落寞惆怅。既然错过了春播(那是因为久旱不雨),错过了夏耘(那是因为阴雨连绵),到了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却欠收甚至绝收,农人们自然要趁着上冻之前,抓紧时间撒上几把种子,以秋补夏,把收获的希望重新捡起。
春播固然重要,秋播也不可或缺。就人生而言,我以为秋播比春播重要,更有实际意义。人生天地之间,不如意事八九,干扰春播的因素实在太多了。何况少年不识愁滋味,谁没有三昏六迷?谁不曾蹉跎岁月?年少抛人容易去,转眼已是四十、五十,人生的秋天到了。秋风一吹,凉意袭心,灵醒了,觉悟了,别无选择,踏着落叶上路就是了。须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亡羊补牢,古今所重。况且少年得志者难免轻狂,昙花一现者大有人在。大器晚成者深谋远虑,往往凝聚着厚重沉稳。右军书法晚乃善,庚信信文章老更成。苏洵二十七岁始有志于学习,姜尚放下钓竿离开渭滨辅佐文王时已八十多岁,孔子发苍苍而齿摇摇,但仍说自己“不知老之将至”,陆游诗云:“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曹操高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些人物哪一个不是彪炳史册?
谁的一生都有秋叶飘零的季节,这是大自然送给你的无法婉言拒绝的礼物,它没有等你同意就已经开始向你问好了。但请你不必过分伤感沮丧。但得久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人生的秋天虽没有年轻时的许多优点,却获得了年轻人所无法得到的许多长处。比如经验丰富成熟老练,比如知进知退少走弯路,比如已知来日无多,更加珍惜时间发奋努力等等。即使那些前半生犯过的错误,受过的冤枉,遇到的挫折,此时都成了养分福分,成了重要的资源。曾国藩四十一岁时才奉命帮同湖南巡抚办团练,组建湘军。开始和太平天国的军队打仗时连吃败仗,几乎把老本输光,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直到1864年53岁时才攻破天京城池,完成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鲁迅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时,已近四十岁,他的小说杂文等主要著作都是后半生完成的。当代一位文坛领袖王蒙,23岁时被错划成右派,此后在北京郊区及新疆伊犁等地蹉跎岁月二十多年,直至1979年四十五岁右派问题改正后,才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文学评论,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丰、最具活力的作家之一。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马拉松式的持久战,而不是六十米短跑,成败得失要看最后的总分。鲁迅曾批评中国少有为赛跑中的最后一名鼓掌的看客,踏着落叶上路也是先生提倡的“韧”的战斗精神的体现。秋播和春播在农人眼里没有高下之分,在所有人心里也应是同等重要。沐着春风上路自然堂堂正正,踏着落叶上路亦应昂昂扬扬,即使披一身风雪上路,也要风风光光。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日都是我上路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