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北漭原下、渭水之滨的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一航电源)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公司已建设成为中国飞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十五”期间,一航电源赢得了国家几乎所有军用飞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供应市场和用户,确定了一航电源在我国航空电源系统和发动机点火系统的领先企业地位;企业销售收收入以年均30.2%的速度增长,从2002年起,结束了长达9年的亏损,经济实现了较高速度发展。公司领导班子被中国一航党组评为“四好”领导班子,公司也被中国一航党组授予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单位……这巨大变化的背后,缘于一航电源有一个创新进取,激情超越的掌舵人,他就是陕西省劳动模范、中国一航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智林。
改革脱困迎挑战
1999年底,年仅43岁的王智林担任了一航电源总经理,上任伊始,他审时度势,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帮助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带领领导班子制定了“坚决打好企业改革脱困攻坚战”的战略。他亲自担任政策性资产重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与领导班子成员密切配合,制定了稳妥可行的政策性资产重组方案。2003年底,公司成功实施了政策性资产重组,成为军工系统率先实施军民分立并比较顺利地走完了包括资产重组人员安置全过程的首家单位。2004年9月,公司和王智林分别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军工企业改革脱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通过资产重组,公司建立了新型企业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企业如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新生。
型号攻坚报国情
与企业改革脱困攻坚战同步而来的是繁重的、技术含量高、研制周期短的重点型号研制任务,王智林亲自担任型号研制行政指挥系统总指挥,大力推行研发体制创新,实行矩阵型模拟项目公司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多型号多项目下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提高了型号研发效率。
在他的主导下,一航电源积极为青年科技人员成才创造条件,形成了优秀青年科技人员脱颖而出、担当重任的有效机制。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一航电源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高新工程重点项目劳动竞赛优胜单位。截至2006年底,一航电源连续七年全面完成重点型号研制和军品批生产任务,在歼十飞机电源系统设计定型等一批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先后五次分别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记集体功。2007年元月29日,占地107亩的国家级一航电源航空电力系统研,发中心在西安隆重奠基。研发中心的建成,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使我国航空电力系统科研条件实现全面跨越式提升。
创新有为谋发展
王智林担任总经理以来,始终将加强企业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强化制度建设,改善管理流程,促进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公司从改革三项制度入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考核奖励措施,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收入能高能低的管理运行机制,增强了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在质量管理方面,王智林大力提倡“用户——企业——员工——供应商质量主体利益一体化”的思想,在公司全力推进ISO9001质量体系建设,并完成了该体系2000版标准的升级。十五期间,公司生产的航空产品未发生重大外部质量事故,质量损失明显下降。2005年~2006年,全面修订和建立完善了公司各方面的管理制度,编制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规章、规范等232项,使公司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王智林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公司通过实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目标管理,推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四个一”(查找一个隐患、提出一条建议、采取一个措施、增添一份安全)活动,确保了安全生产。2005年公司被评为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06年被评为中国一航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文化引领凝力量
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王智林深知,成功的现代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他在中国一航“航空报国,追求第一”集团理念的统领下,首先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大兴“诚信之风、公正之风、学习之风、敬业之风、团队之风”的“五风”宣传教育活动,随后又将这一活动推广到全体职工,以大兴“五风”为突破口,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王智林还亲自提议由公司工会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一条建议、一个意见、一项技术创新成果”为主要内容的“三一”俱乐部活动,截止到2006年底,“三一”成果近900项,采纳率80%以上,成为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富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之一,被中国一航评为优秀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成果二等奖。
以人为本构和谐
在王智林的主持下,一航电源以一系列的举措构建人企和谐,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公司坚持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自2000年以来,公司坚持开好每届的职代会,向全体职工代表报告企业重大决策等一系列问题,使厂务公开更加透明。
一航电源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送温暖工程。从公司和分厂两个层次,分别建立困难职工档案,为帮扶困难职工提供依据。在王智林的带头下,80名公司和中层领导通过“交友帮扶”的形式,集中帮扶了因历史原因造成困难的职工,从2003年至今共帮扶8次,资金达14.88万元,2004年公司被授予陕西省“交友帮扶”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公司已筹措一百多万元成立《一航电源帮扶救助基金会》,使困难救助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
在政策性资产重组结束后,从2003年开始,一航电源开始了大规模的一流的环境建设,3年来共实施“一流环境”建设工程300余项,使厂区和生活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绿色文明示范企业”,2006年5月顺利通过了中国一航“6S”管理达标验收。
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公司职工收入比1999年翻了一番。在2006年召开的公司十一届四次职代会,确定了为职工办十件实事,在2007年十一届五次职代会上又确定了为职工办六件实事,使职工们切实感受到了企业的关心和回报职工的真诚。今年元月,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公司工会被陕西省总工会授予“省级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
人才兴企志长远
王智林一直非常重视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打造高素质的管理者队伍。他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先后推荐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第六项修炼》等书籍,2006年,公司研究制定了为期一年的中层领导干部培训学习计划,王智林以《倡导新型管理者文化》为主题讲了第一课。公司还聘请西工大、西北大学等院校教授对公司中层领导干部进行管理者素质和管理知识的全面培训,全年共举办21期。
一航电源将吸收引进和内外部培训相结合,建设高科技人才队伍。研究制定了《公司“十一五”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不但招收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盟,还与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培养航空工程人才,4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学习,15人已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
一航电源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职工提高工作技能,建立工人图书阅览室,开展了23个工种(次)的技术比武活动,先后选派四批工人技术能手参加了省总工会、陕航局和中国一航组织的职工技能比赛,为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面对“十一五”的新征程,王智林根据中国一航“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国际化开拓”的战略新举措,确定了一航电源“转变思维方式,依靠创新谋发展”的“十一五”发展规划,2010年,一航电源将实现15亿元的销售收入,朝着跻身世界一流航空电源企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石玲)
王智林(左一)向前来视察的中国一航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右二)汇报公司工作
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