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纺总公司工会24日召开了“2007年金秋助学座谈会”,决定筹集7.3万元资金,对94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和13名往届的困难大学生进行资助。三纺机公司的曹建和与女儿每个月只能靠200元的低保金以及单位发的370元生活费过日子,他平时不得不出去卖报纸或是拾破烂。去年女儿考上大学后,每年6000元的学费让他一筹莫展。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省纺总公司工会将他女儿曹静列入了“爱心助学”的名单,每年给予1000元资助。虽然近几年大部分纺织企业已经下划地市管理,省纺总公司工会依然十分关心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 本报记者 任乐
潼关中金冶炼公司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回报潼关人民。8月22日,该公司举行了助学款捐赠仪式,潼关县的2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获赠5000元。 (张巧娥)
庆华公司近日为保证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决定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68名困难职工的80名子女进行救助,每人可获得600元——2000元不等的资助金。在救助中,公司工会筹集资金3.8万元,各分厂、车间工会也给予一定配套资金。该公司还对上庆华技校的贫困生减免学费,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安心就学。
本报记者 阎冬
紫阳县慈善协会和工商联近日联合组织了“一元钱助学”捐款活动,他们在县城服务业场所设置捐款箱,为到服务业场所住宿、就餐、购物的社会各界人士献爱心提供方便,通过开展“主动献爱心、一元见真情、积少成多、助学育人”活动募集资金,为困难群众分忧,为失学孩子解愁。据悉,该县已有15名贫困大学生成为首批“一元捐”受赠者,共获得助学款24000元。
(梁真鹏 余兴福)
平利县慈善协会把慈善助学作为重要的目标任务,他们深入乡镇、村组开展调查,走访高中毕业生,并结合村委会、乡镇、学校意见,从全县上报的100多名学生中按照“优中选优、困中选困”的原则,挑选出47名缴不起学费的寒门学子,在他们四年或者五年的大学期间每年给予2000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
(熊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