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
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电力企北效益数据,据统计,前5个月,全国电力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增长57.6%。电力生产业实现利润359亿元,增长40.8%,电力供应业实现利润278亿元,增长86.3%。其中火力发电企业效益增长明显,增幅为55.4%。
上面的这些数字,无疑表明电力企业大面积大获丰收,成绩非常的“可喜”。然而喜的只是电力企业,到了广大公众那里,却是只能是五味杂陈。原因何在呢?
就在上个月的24日,五大发电集团曾集体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在我国部分区域启动煤电联动从而上调电价。并且这次集体上书,已是2007年以来,电力行业第三次要求政府部门上调电价。
作为电力商品的生产商与提供商,希望通过上调电价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其动机和目的都不难理解。但是,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作为行业代表两次申请未见回音,五大发电集团却依然赶在夏季用电高峰来临之际集体上书,可见其微妙与心切。然而,电力供应非普通商品,属上游能源,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的价格上调,必然会牵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扬,因而即便是电价要上调,起码应拿出充分、合理、必要的理由吧。五大发电集团上调电价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实施煤电联动政策,如半年内华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则相应电价也应做调整。中电联和煤炭行业协会分别负责电、煤的价格测算。2005年、2006年,我国已两次启动煤电联动。今年,煤炭、电力双方测算的结果也出来了。中电联测算结果显示,电煤价格比去年上涨9%;煤炭行业协会测算结果则是上涨13%。于是就出现了三次要求启动煤电联动机制。显然,一旦启动煤电联动,电价必然出现上调。而据测算,我国电价因此可能上涨1-2分/度。
电力行业实现利润获得大丰收,自然有电力企业员工的努力,但利润出现“爆炸式”的增长,则拷问着煤电联动的合理性。今年,当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明显上涨并几次触及红线,全社会都在为减小和消除通货膨胀压力而努力,可“富得流油”的电力行业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要求上调电价。作为国有垄断企业,占据发电市场主导地位,享受着国家政策的诸多优惠和垄断带来的无限好处,难道不需要为国家分忧解愁吗?谁都知道电力企业员工收入是普通公众的数倍,发电成本即使有一定的增加,凭什么全都让老百姓埋单?这公平吗?尤其是在通胀压力大增的敏感时期,却不仅看不到电力行业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分担压力的意思,反而是步步紧逼,为自己作出的那怕一丁点儿的牺性就嚷个不停,并以此企图达到“肥上添膘”的目的,这无疑暴露出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并招来广大公众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