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真赝对比识古玩

景泰蓝(出戟)方觚

2023年10月07日

真品图片

Image

真品名称:景泰蓝(出戟)方觚

真品年代:清乾隆

真品尺寸:高22.6厘米,长宽各11.2厘米

真品类型:铜器

真品介绍

Title真品介绍

■此方觚器型奇特华美,取商代青铜方觚的造型而略加变化。图案繁密布满器身,有蕉叶、缠枝莲、回纹、饕餮纹等。方觚四周都有突出的回纹锯齿长条谓之“出戟”,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其胎骨厚重坚实,形态敦厚。珐琅釉细匀,质精而不透明,发色纯正趋浅淡典雅。掐丝工艺线条工整,细腻流畅,均以双钩技法勾勒图案花纹。同时磨光、鎏金技艺更加精进,达到了坚实润滑、金碧辉煌的境地。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乾隆中晚期景泰蓝制作工艺的特色和效果。

清代乾隆时期是景泰蓝制作生产发展的高潮与颠峰期。弘历(乾隆)本人对景泰蓝等古玩,工艺品也特别的爱好,这一时期除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外,还有广州、扬州、九江等地生产。

■从该景泰蓝方觚的工艺特色也可看出,乾隆时期已经完全摆脱了明代景泰蓝珐琅釉的暖色格调,克服了掐丝不匀、釉质不纯和胎体轻薄的缺点,技艺娴熟,为我国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典范,系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的产品。

仿品图片

Image

仿品名称:仿乾隆景泰蓝(蝉纹兽耳)瓶

仿品年代:民国

仿品尺寸:高17.6厘米,腹径10.2厘米

仿品类型:铜器

仿品介绍

Title仿品介绍

■仿品造型稳重,图案繁密。纹饰系仿青铜器中的蝉纹和饕餮纹,有数层之多。瓶底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方款。

■该瓶的主要特色是珐琅釉的砂眼消失,纯度提高,因而釉面光滑,气泡极少,打磨技术亦提高。但釉面和胎体均薄,手感份量轻,釉面缺乏旧珐琅的温润光泽。该瓶的口沿、底足、双耳、款识及掐丝部位所露出的金色黄中泛白,很薄,系采用镀金工艺制成,非传统的鎏金制作。我们知道镀金工艺是上世纪初期才传入中国的,所以该瓶自然是民国时的仿品。

■景泰蓝到了乾隆晚期逐步地走向了衰落,嘉道时期无所创新,同治以后,内廷的造办处已经名存实亡,基本上处于停顿的状态,清廷所用的景泰蓝均靠民间的作坊来供应。而另一方面,由于列强的入侵,刺激了民间的商营手工业,景泰蓝遂成为一种畅销的出口产品。光绪至民国年间北京先后开设了许多民间的商营作坊,先后有老天利、德兴成、志远堂、达古斋等,制作出了一批相对比较好的产品。

上篇:篆刻
下篇:“望闻问切”鉴别徽章真假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9/2007091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09/10/27157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