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庆采油三厂定边县油房庄作业区联合站锅炉班18名职工中,有17名职工是女性,这个班组因此被称为“红色娘子军”。多年来这批平均年龄35岁的红色娘子军,克服了不少男职工都惧怕的高温难题,离开嗷嗷待哺的孩子,抱着为祖国献石油的热情数十年如一日地“侍候”着5吨高压锅炉。保证了该作业区每日原油的脱水除蜡等生产任务的完成,还使作业区近400名职工在冬季使用上了暖气。
目前,该油田作业区联合站使用5吨分体变相炉,即高压工业锅炉。锅炉班39岁女班长唐善兰说,侍候这类锅炉,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一旦有一点疏忽就可能有安全隐患。平时,他们严抓锅炉压力表、水位计和安全阀的检查。水位计反应锅炉内水位的情况,可有些时候,水温计可能出现假水位现象,对此,他们要求员工平均两个小时清洗一次水位计,确保锅炉内没水或满水引起的不安全隐患。
司炉工工作量大,在好多地方是属于男人的职业。可在采油三厂油房庄作业区,17名女工同样把属于男人的活扛了起来,并且做的很出色。这一成绩的取得,他们的女班长,39岁的唐善兰功不可没。1999年公司改组以来,唐善兰就在锅炉班从事司炉工。由于工作突出,2004年起,作业区将锅炉班班长的荣誉和责任交给她。担任“领导”后,唐善兰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姐妹们拧成一股绳,并渐渐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工作上,唐善兰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率先垂范,遇到脏活累活,她总是带头干。如:锅炉使用一段时间必须清理锅炉内的污垢。在清理锅炉内的污垢前,她们都要将锅炉停用一天,可锅膛内的温度依旧在40摄氏度以上。当遇到这种情况,唐善兰经常第一个钻进炉膛清理污垢。正是因为她的身先士卒,姐妹们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脏活累活从无怨言。唐善兰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尽最大努力保证一碗水端平,不因职工同她关系的亲疏,分配不同量的工作。一个小小的打扫卫生,她这次分给这个组,下次就会安排给另一个组,从而取得一个平衡。
做了班长后,唐善兰几乎把自己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锅炉班。上班时间,她一点不含糊,下班后,她依旧牵挂着锅炉班。2006年9月份一天的凌晨2点,唐善兰接到职工的电话,锅炉不能正常点火。她二话没说,穿起衣服,单身一人从3公里外的单身宿舍跑到现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故障排除,才使锅炉重新点火,正常运行。自2004年担任锅炉班班长以来,向这样的经历,对她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即便是下班后,唐善兰也非常关心锅炉的正常运转。在冬季下班后她总会习惯性地摸摸自己宿舍的暖气片,判断锅炉是否正常运行。当她感觉到暖气片凉了,她便会立即打电话给岗位上姐妹询问原因,当对方解决不了故障时,她便亲自出马。在唐善兰的感染下,姐妹们同心协力,保证锅炉安全工作。
锅炉班职工的家绝大多数在银川。平时,他们上1个月的班,才能短短地与家人团聚15天。司炉工33岁的马永梅和34岁的王福春被分在一个班组。他们和其它15名姐妹一样,在岗位上工作24小时,从早上7点半到第二天早上7点半,休息一天后继续上班。由于工作的原因,他们俩没有时间照顾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只好把孩子的抚养任务交给了父母。王福春的孩子在银川上学,由70多岁患有心脏病的老母亲照顾。她总是盼望孩子乖一点,不要惹老母亲犯病。平时她总是利用吃饭时间给母亲打电话,了解母亲的身体状况和孩子的学习情况。自己平时没有时间照顾亲人,便依靠购买大量的礼物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每当马永梅换班回家时,她便会给老人买衣服、滋补品等礼物,给女儿买玩具、买课外读物等。她觉得自己欠他们的太多了,只能用这些来作为补偿。
作为一名司炉工是非常的辛苦,可是这些姐妹们毫无怨言。王福春和马永梅以前都是一线采油工,亲身体会了一两个人在方圆几十里无人的野外看护单井的孤独。因此她俩认为,司炉工工作环境条件好了很多,她们很满意现在的工作。
本报记者 薛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