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品青铜器,铜胎铸造加工接近时代特征,然后以化学方法腐蚀出不同色泽的锈蚀,再用化学方法处理失去部分铜质,呈“半脱胎器”。然后取废弃的考古工地发掘墓土,裹埋于地下数年,取出后这种铜器矿化后体轻,锈蚀斑驳,容易以假充真,购者很难看出破绽。
1、首先是对锈蚀用指甲抠或掐划,土锈感觉疏松,不坚实,再掐划地子可划出指甲痕,一定是假的。
2、为不伤整器,经主人允许,如果在隐蔽部位抠掉一点后露出新铜,或者用火柴烧,锈蚀见热会软化。新铜暴露,一定是假的。
3、一般战国铸器薄而软,长年入土后经矿化会更轻。
4、一般出土器的足内、耳内均留有铸范芯,以断碴或叩击足壁,凭感觉来判断是否空心,以此作为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耳内范芯,是以磨的灰砖沫用胶调拌后填于耳内,以假芯让行家都信以为真。
5、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夏代乳钉长流爵,像这类熟知器物,肯定是假的,因为原物仅一件。
6、造假者现在多仿造战国器或西周晚期器。这一时期相同器多,看似相同,但又稍有不同,很难引起怀疑。然而仿造器锈色毕竟不如真器埋于地下千年自然生成的锈沉润(宛如铺翠,斑驳变化而且自然),色相不足而轻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