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市利用电测、地震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完成了辖区西部地区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热资源储存情况。为开发兴平、武功两地的地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咸阳地热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源保障。与此同时,他们投资兴建的关中温泉度假城等一大批项目纷纷启动,改变了原来开发温泉仅在洗浴、供热等低层次利用徘徊的弊端,正向洗浴、供热、水疗、农业综合利用、温泉旅游,甚至发电等综合利用迈进,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渐入佳境。
咸阳地热资源分布广泛,目前已探明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仅城市规划区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热流体量就达495亿立方米,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2006年,咸阳被命名为“中国地热城”,去年8月,又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国家级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一年来,他们制定出台了地热开发利用优惠政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启动了一批科技型、节约型、效益型地热项目,加快了地热综合开发利用的步伐。一期投资为6亿元的关中温泉度假城项目,将建设温泉中心、五星级酒店和城市广场,去年8月份就打出了地热井,温泉主体框架今年10月的完工,对中地温泉水疗中心进行升级改造中,投资100万元,新建1600平方米的蔬菜、花木和果品温泉大棚,扩展了地热利用的范围。秦都、渭城、兴平、武功借助现有的地热资源,建设“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以地热开发带动了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地热发电研究项目,为地热的综合开发扩宽了思路。目前已有地热主体公园项目“八大”地热项目启动并在加紧建设,其中部分项目已开始产生效益。项目带动使咸阳地热开发利用进入遍地开花结果的可喜局面。
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为了加快地热开发利用的步伐,培养一批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咸阳市政府和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绿源地热开发公司联合成立了地热培训中心,日前已正式开学。他们着手建立的地热远程联网自动检测系统也启动,将对全部采灌井的采灌量进行严格计量,对水位、水温、水质进行科学检测,从而建立采、灌均衡的地热开发利用模式。从技术和人才方面为地热的科学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咸阳已成功开凿地热井29眼,地热年开采量达到300万立方米,地热供暖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全市所有洗浴中心都采用了温泉水,温泉洗浴每年达到100万人次,地热从业人员约1.5万人。同时,每年减少排放废气10000吨、粉尘1000吨、灰渣15000吨,大大促进了城区环境质量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品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地热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咸阳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