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圆梦延安

2023年10月07日

□文/邵玉田

明月照古城 郭玉军 摄

上一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是许多热血青年梦寐以求向往的圣地。

我梦中的延安,源之于小学时的陕北民歌《东方红》,莫耶词、郑律成曲的《延安颂》和郭兰英演唱的《南泥湾》……

之后的六十年间,一篇篇伟人的那些著作、诗词都能够背诵下来,于今天我仍然做到一字不落。因为,伟人的那些著作和诗词成就于延安,延安造就了一个新中国。延安,是刻在我记忆中难以消失的梦。

今年九月去西安,友人指点有个“延安两日游”,随即我和老伴径直驱车北上。

车子在高原上盘旋前行,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是一片葱绿,以至眼前出现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我们竟不知道是已经到了延安。早年定格于脑海里的硝烟弥漫、“黄土高坡”的那个延安,现在已被山青水秀的美景所替代,终于看到了“巍巍宝塔上,滚滚延河水……”

那一刻,我如朝圣一样,激情难抑。阳光和煦,天空湛蓝,“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那首歌似又在耳边萦绕……然而,宝塔山下,延河水边,高楼大厦林立,可谓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那些出入于琳琅满目的商场,又在店铺门前攒动的人流,一下子将我从历史的回忆中拉回到了现实,不由地向每个延安人投以敬佩的目光。

今天的延安,凤凰山、王家坪、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仍保存得相当完好,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之一。延安,用毛泽东的话说:“没有延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湖南话“下不了地”——立足生存,意思即十分明确:没有延安就没有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没有延安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来到了王家坪,来了杨家岭,一排排普通的窑洞,里边陈设的木桌、木椅、土炕,或是一张硬板床、一盏小油灯……这些,并不陌生,但当我真真切切站在了它的面前,有一种震撼,直逼自己的灵魂:“小米加步枪”的革命就是这样在漫长的岁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的窑洞前,有一方石桌和几个小石凳,毛主席曾在这里、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作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英明论断;对面的山沟沟有一块约两亩的庄稼地,那是“大生产运动”时期毛主席自己种的菜园,除了完成300斤公粮还长了很多的蔬菜。毛主席用自己种的蔬菜招待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引发了陈嘉庚先生一段纵论天下的感慨。在重庆,蒋介石花了800大洋款待他一桌饭,但他却发自肺腑说出了一句话:“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走过老一辈革命家一处处的旧址,感觉一草一木总关情。一样的窑洞,一样简易的木桌木椅,但又有所不一样。毛主席自己睡硬板床,却要给朱老总砌上炕,那是因为朱老总患有腰寒病;刘少奇长期在白区工作,住处则是个临时招待所;叶剑英的爱人身体不好,住处被安排在避静的山上。那时的条件虽然非常艰苦,却是溢满了同志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深厚情谊……

这一切,大概都可以统统归纳于“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人视为价值无限的一个“法宝”。至今,它仍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亚洲、西欧、大洋彼岸,让整个世界对我们不可小视。

我要纵情放声地说,圆梦延安,感谢延安!

上篇:龙首坝记
下篇:雄鸡报晓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0/20071001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0/01/2722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