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刊》近日发表文章说,两年来,制造业成为印度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里,印度工业产值创纪录地增长了12.5%。
在位于金奈以西25英里处的斯里佩伦布杜尔,新建的工厂鳞次栉比,而且全都属于世界著名公司如手机生产商诺基亚、摩托罗拉和汽车制造商现代公司,其中现代公司每年在印度生产约35万辆小汽车。
文章说,印度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能干的劳动力,印度政府也开始帮助而非阻碍投资。为了让几亿人民真正摆脱贫困,印度应像中国一样建立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如纺织、玩具和电子产品。
目前,印度许多新的工厂旨在满足日益扩大的国内需求,但也放眼海外市场。塔塔战略管理集团首席执行官拉朱·宾格说:“随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它会开始大量出口。”跨国公司在印度建立大宗IT外包业务的同时,制造方面的投资数额也在猛增。凯捷咨询公司调查了340家跨国公司,其中40%的企业计划在2010年前往印度开展制造活动。
但文章同时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畅通无阻。印度的基础设施在改善,但进展很慢。电力供应不稳,公司通常需要自行发电。港口虽然实行了部分私有化,但依然拥挤不堪。职业培训匮乏,劳工法规苛刻,国家和地方规章制度五花八门,这一切始终让人头疼。
不过印度政府已逐渐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吸引投资。印度商业部两年前颁布政策,鼓励创办像中国深圳那样的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