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兴华
曾有很多父母问我:刘婧是怎么走上写作道路的?对这个问题开始我也没认真思考过,因为问得人多了,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
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曾因病休学一年。一年的时光可能对一个忙忙碌碌的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突然失去作业和考试的小学生来说,那该是多么漫长的时光呀。她一个人被锁在家里,没有玩伴,也没有娱乐,也许是为了打发寂寞的时光,一年下来,她几乎看遍了家里的所有藏书,细数下来有一百多部吧。正是得益于这一年的阅读,为她积累下了丰富的文学修养,假如不是这样,她很有可能无法像现在一样在海峡两岸出版《天界》、《天空之城》、《玛雅咒语》、《44号列车》等十几部作品,她也许像其他孩子一样,忙完作业,忙考试,就是放个寒暑假,也有做不完的作业等着她,她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有属于自己的阅读。
由此我想到葡萄牙教育学家希勒尼娃曾写过的一首小诗:明德卢港是那么的大,但现在她的怀抱里挤满了等待出港的货船,那些货船马力巨大,在一望无际的海上它们破浪前进,没有任何东西能拦下它们的去路,但在这里,它们却需要一艘小船拖着它们离开,因这里的拥挤已让它们无法转身。据说,希勒尼娃写这首诗时正在读大学二年级,日复一日的课程让他感到了厌烦,一天,他来到了明德卢港,看到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学业,虽然从小学到大学,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学的越多,给自己留下的思考空间越小,以至很多人把努力学习和考一个好的分数划上了等号,而把学而致用这一真正目的给疏忽了。正因为想到了这一点,他才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思索教育法。
我还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少年为替父报仇,拜到一位武师门下,他问武师自己几年可以学成下山,武师说5年。那少年又问,我如果加倍练习呢?武师解释说:10年。因为你一心都扑到练武上,哪里还会有时间思考你练习过程中的得与失呀。正可谓事倍而功半呀!
1932年第一次以人工方式实现了原子核分裂的英国物理学家约翰·科克罗夫特曾经说过:知识需要空间容纳,思考也需要空间运行。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空间,知识便不可能穿过思考隧道,被运送到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