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如何鉴定青花瓷

2023年10月07日

青花是高温釉下彩之一,是白地青花瓷器的专称。中国青花瓷烧造始于唐代,经过元代的发展,至明清时已经高度成熟,且历久不衰。明清青花瓷以景德镇窑所制为代表,历代均有极为成功的佳作传世,因其纹饰清晰,呈色清新雅致,幽靓苍翠,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由此也常被后世人所仿制。但历代青花的器型、胎釉、青料、纹饰、款识、以及呈色均有不同,故而这些就成为鉴定时的依据。

器型 明代青花瓷器型稳重端庄,敦实古朴,如洪武时期的大罐、大盘等。即使是小件器,如小型折沿盘,也丝毫不显小气,极具大器风度。工艺上,明代琢器腹部多有胎接痕迹,如永乐、宣德时的绶带纹扁壶,如见此类器物腹部为竖胎接痕的,后仿的可能性就很大。另外,大件器在明代,除洪武、宣德、嘉靖、万历朝外,其他时期并不多见。入清后:青花瓷器型轻薄新颖,线条直硬,大件较多。

胎釉 明代早期因为胎土淘炼不精细,故而青花瓷的胎骨显得较为粗糙,但在同一朝代,也有不同情况。如永乐青花胎就有厚薄之别,宣德时青花胎较为厚重,而嘉靖时除一些小件器物外,青花胎质均欠精细。釉面上,明早期既有缺乏光泽的,也有莹润肥厚的;中期则普遍滋润,晚期又是滋润与枯涩者均有。清代青花瓷则胎骨轻盈,胎质细腻,釉面细薄,纯白度和透明度均好于明代,色泽明亮。特别是康熙时期的青花瓷,胎质缜密,坚致纯净,有“糯米汁”之称。 (上)

上篇:宋钧与后世仿品辨伪
下篇:巧辨铜墨盒真伪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0/20071015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0/15/27246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