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 由于帝王的不同喜好,明清时不同朝代的装饰风尚也不一样。如明宣德时皇帝喜好国画,这一时期就多见瑞果瑞鸟纹饰;正德时回教盛行,青花瓷上就多见回文、古兰经的装饰;清时康熙帝能武善战,刀马人物就成了青花瓷装饰的常见题材。在纹饰风格上,明清两朝也截然不同,明代以写意纹样为多,线条流畅、简练、有力,也有图案化纹样。纹饰题材有植物、动物、人物等,生活气息浓郁雅致,追求意境。清代以写实性纹样为多,意境通俗,讲究吉祥寓意。但多数官窑的画风呆板,缺乏生气。
款识 明清两代青花瓷的款识在官民窑风格、落款位置、书款用料、字体、排列形式等方面都有差异,如明早期器物多为砂底,因而款识多写在内底心;中期以后多数就写在圈足内;清康熙时,琢器多有匾额款,写在口沿或腹部等处。此外,还有许多仿款需要注意,如明成化多仿宣德款,天启、崇祯时多仿宣德、成化款;清康熙时多仿嘉靖款,雍正多仿成化款,乾隆时多仿宣德款等。无论是哪个朝代仿前朝款,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本朝代的特征,而后仿品上的款识多为任意书写,字体和布局均不同于前朝之款,即便是精心描绘,也难免会露出马脚。鉴定时如仔细辨别,则不难看出破绽。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