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服务农民 无私奉献

——记省劳动模范、榆林市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姜凯喜

2023年10月07日

在全国人民喜庆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时候,榆林市农业局向十七大献上了一份特殊的贺礼。榆林市农业局在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活动中与省农技推广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组织,省、市、县农业有关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在榆林市榆阳区、靖边县实施的玉米、马铃薯创高产活动示范田,经中省专家测产验收,并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认定:平均单产创造了大面积国内最高记录。靖边县黄家茆村112亩地膜玉米示范田平均单产达到1234.3公斤,靖边县东胜村104亩玉米平均单产1198.4公斤,榆阳区海流滩村105亩玉米平均单产1135.4公斤,实现了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亩产突破吨粮的全国最高记录;靖边县高海则专用马铃薯布尔班克品种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铃薯(布尔班克)570亩平均亩产达到4768.5公斤,超过世界马铃薯生产先进国家平均单产水平;60亩平均亩产达到5136公斤,创该品种全国最高单产记录。这些骄人的业绩,标志着榆林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对榆林乃至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标志性、全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意义。在这次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多年努力得来的,这里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姜凯喜。

情系农民

出身农民的姜凯喜,怀着一腔为家乡父老服务的热情,将大学所学的知识用在科技兴农的事业中。自1977年西农大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坚持蹲点,建示范基地,办示范样板。足迹踏遍了全市80%以上乡镇的塬滩山川,累计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30余项,涉及农田50多万亩,惠及农户2000余户,创造了玉米小麦亩产最高记录。1995年,他在靖边县胡伙场村建立的地膜玉米示范田,经省农业厅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1298公斤,创全省玉米单产历史最高记录;1999年他在榆阳区上河村建立的玉米宽行密株示范田,平均亩产1505公斤,创造了全国春玉米一季单产历史最高记录;1997年他在榆阳区岔河则建立的地膜春小麦示范田,平均亩产615.2公斤,创全市春小麦单产最高记录。

为了激励农民自觉学习技术,他节衣缩食自掏腰包,打印“种植计划表”,制订种植品种、所施肥料、目标产量等有关内容,然后再逐一“审查”,看是否科学、配套,有的种植品种还要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反复调整,他拿着“种植计划表”就能大体上算出谁家今年能收入多少。农民只要拿着姜凯喜“审查”过的“种植计划表”,买良种、买化肥、买地膜,心里就塌实,种地就有信心。为了调动农民学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他还自费购买的奖状、种子等奖品,评出示范户给予奖励。同时为了使村民开阔眼界,亲身感受农业科技的威力,他又自己出钱领着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一起到西安、杨凌参观学习,并引进了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帮助农民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满誉而归

他刻苦钻研农作物栽培的各项技术,长期深入乡村,深入田间地头,送科技入户、送科技到田,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了中省市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曾先后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农业部丰收一等奖一次,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两次;在土壤普查和区划工作中获省土查成果一二三等奖各一次,区划成果获二等奖一次;200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3年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榆林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称号,2004年获农业部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嘉奖,2005年获榆林市劳动模范奖章,同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榆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获得陕西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0年以来,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不忘自己的职责,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刻苦钻研土壤肥料、旱作农业技术、喷灌节水技术、地膜覆盖嘉湖等农业新技术资料,并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出多篇论文。他的《玉米宽株栽培技术研究》、《旱地双沟覆膜集雨窑灌技术研究》和《旱地绿豆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等论文,先后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上,同时在《陕西农技推广》、《陕西农业科技》上发表了《玉米吨粮田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玉米宽行密株栽培技术》等论文12篇,受到了业内人士高度评价。

硕果累累、赞声阵阵,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姜凯喜同志做为一名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坚持不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为早日把榆林市建设成西部经济强省做出突出贡献。在榆林市农业局有像他这样真心诚意地为民谋利的优良品质,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勤于思考、善于钻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做榜样,相信榆林市的农业一定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榆林的农业发展中有榆林农业系统每一位同志的心血与汗水,他们“情系农业、心系农民、爱岗敬业、服务‘三农’、无私奉献”的目标追求和奉献精神犹如一朵绽开的艳丽花朵,怒放在陕北高原的天地之间…… (郭世秀 薛鹏仁)

上篇:股市走一回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0/20071024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0/24/27270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