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白菜应市就比去年同期涨了数倍,由去年同期的每斤一毛二涨到四毛,对于每年冬季来临时候一个消耗六亿公斤的北京市民们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件大事,因为相形之下,北京老百姓们在这个冬季要在大白菜上多支出数十亿的钞票。
眼下,食用油又在悄悄的涨。这已经是第二次冲击波了,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那么,今年首先开始涨价就是食用油中的花生油。如今领涨的是它,发起第二次冲击波的可能又是它。
当然猪既不能催生,又不能速成,肉价也就不得不在“高位上盘旋”。要想猪肉在近期内有一定幅度的回落可能性也是不大了。
三件事,都是极其普通的小事,但事关衣、食、住、行中的“食”字,又不得不以此为大,因为所谓我们关心民生中的“民以食为天”,这太大了,太重了。
日前,关于食用油价的上升,又有了表态了,说食用油储备多了去了,完全可以满足供应,既然可以满足供应,以供求关系决定的食用油价为何屡屡上涨呢?这实在是令人糊涂的经济学。再说到大白菜,据说是京城去年的菜价伤了人心,所以今年种植面积大幅度的缩减所至,物以稀为贵,成倍涨的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但这种眼皮子底下的事,都弄成了这样,着实是让人想不通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关注民生作为大事来抓,把“执政为民”具体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民生是些什么问题呢,简单地说,就是老百姓们居家日常生活的问题,当然百姓们的“菜篮子”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更包括大白菜、油料、猪肉等。我们的实际工作到底做得怎样呢,前天是油的问题出来了,昨天是猪的问题暴露出来了,现在连大白菜的问题出来了,照此下去,明天、后天呢?是不是“西瓜、芝麻”之类的问题也要出来了?我们的整个民生的“监控”发挥了什么作用,我们对基础产业特别是养殖种植的“正确引导”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产业安全又“安全”在什么地方呢?难道只有让百姓们不情愿地从荷包里大把了掏了票子以后,才能得到有关部门捉襟见肘的搪塞、促使有关部门的“恍然大悟”么?
一个生猪养殖上的监控、引导上的失误,造成整个CPI的上升,已经让“民生”吃不消了,国家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监控”却让皇城根下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菜成倍涨价,“引导”自然也就无从说起。如果还是一句话——靠天收,如果还是这样的“监控、引导”,再或由“大白菜”之类的引起的涨价波,让“民生”又何以作答呢? (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