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职工信箱”在这个企业真管用

——西北二棉集团听取民意畅通职工诉求纪实

2023年10月08日

“没想到,我给厂里写了一封信,建议尽快解决职工住房难,才三四年,我就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在梳并粗车间工人曾万新的家里,他高兴地说。

在西北二棉集团,职工的声音总有很畅通的渠道得到响应,职工生活的改善始终是集团谋求发展的目标。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十七大的精神在这里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许许多多普通职工的心田。

今年52岁的曾万新在西北二棉集团已经工作了30多年,七年前,一家三口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房里,房子低矮潮湿阴暗,一到下雨天,屋漏水积,得穿雨鞋到外边的灶棚里做饭。每次出门看到别的单位新楼拔地而起、许多人都住进了新房,曾万新按捺不住,提笔给厂领导写了一封反映信,悄悄投进“职工信箱”,没想到,曾万新的来信立即引起公司领导的重视。他们到曾万新所住的家属区现场察看,当即决定,企业再难,也要尽快解决职工住房难,加快职工住宅建设。

从2000年以来,该公司连续六年集中精力给职工建房。六年间,先后建起14栋职工住宅楼,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765户职工告别了居住多年的砖瓦房、毛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在曾万新喜迁新居那天,不少工友向他祝贺:“没想到你那一封信真管用!”

建立于1952年的西北二棉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纺织企业,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这家老牌国有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欠下了上万名职工不少“债”。1999年改制前,企业负债率高达100%,亏损2000多万元,职工月收入仅有三四百元,有一半职工长年住在仅有8平方米的“干打垒”里。那时候,公司领导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能听到工人们对企业的怨声,甚至骂声,职工群体上访,甚至上街堵路、堵厂门的情况时有发生。

职工人心不稳,企业怎么稳定发展?改制后的新一届公司党委从工人艰难的生存状况中、从工人们一张张渴望改善生活的面孔中、从工人们一句句牢骚满腹的话语中,敏锐地感到:如果工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畅通无阻地反映到决策者的耳中,就不能够真实地掌握工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就不能真正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紧紧地融为一体。2000年,集团公司果断决定,在厂区、生活区、办公区开设“物业信箱”和“总经理信箱”,俗称“职工信箱”,让职工有难有处诉、有话有处说、有牢骚有处发、有意见有处提。

“职工信箱”挂出来了,不少职工见了都摇头:“那还不是个摆设,哄咱工人哩,顶个啥。”有些职工甚至说:“你敢提意见,不报复你才怪。”为了不使“职工信箱”“悬”在空中,公司规定,对职工的来信件件实行编号登记,党委书记或总经理要亲自阅批,专职信访干事跟踪督办,职能部门必须限期落实和答复。

“职工信箱”挂出不久,有一个叫李闻名的工人写来了一封信,信中说,“厂里正准备给职工们建高楼,厂领导会不会借机给自己盖小楼。”就这封信,公司领导对全厂职工表态说:“我们一定按规定建房,绝不搞特殊化。”

(下转二版)

上篇:22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名牌
下篇:依法纠正和制止企业违法裁员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1/200711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1/14/27427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