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您就放心吧,不论是办理托运,还是购买车票,我们都会热情负责,让咱们的茶叶‘芗茗’远扬!”
11月9日上午,在熙熙攘攘的西乡县茶叶交易市场,汉中车务段西乡车站的客运工作人员吸引了茶商和游客的目光。西乡县自古盛产茶叶,栽种溯及晋唐,现拥有生态茶园22万余亩,占全省植茶面积的四分之一,是陕西省最大的茶叶基地县和产茶大县。春秋两季是茶叶产销、交易旺季,该站积极做好秋季茶叶交易期间游客、商务团体接待的同时,做好茶叶的快办、快运工作。组织营销队到赛茶、斗茶、茶艺展厅,逐一对客商、茶农和游客宣传列车时刻表、爱路护路常识、便民服务措施和车站的亲情服务承诺。 (穆英)
(上接一版)新住宅楼盖起来了,公司领导最大面积107平方米,最小的才90平方米,和职工们的住房面积相比,只多了10多平方米。职工们一下服了。
2000年以来,西北二棉集团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产值由一个亿、两个亿飚升到4个多亿,利润连年增加,1999年以来产销率一直保持100%,每年为国家上交税金3000多万元,实现利润1000多万元,成为全国纺织系统50强企业和全省纺织业的领跑企业。尽管职工收入相应有所增加,但仍不能令人满意。一些职工写信向公司领导反映,希望厂里增加收入和福利待遇的步子再快一点。职工们的建议很快被公司领导采纳,他们向全体职工承诺:不求企业利润最大化,只求职工待遇最大化。从2000年开始,他们把每年销售收入的14%提留出来,专门给职工改善福利、提高工资。按规定,14%的提留收入完全可以算在企业利润中,成为政绩,公司领导认为,宁可不要这种政绩,也要给职工涨工资,办福利。2006年,公司连续两次为职工提高了工资,今年又给职工涨了一次工资。现在,职工每月人均工资已由六年前的三四百元,增加到1200多元。
“没想到,我一个农民工写的一封反映信,也会引起公司领导这么大的重视。”今年36岁的刘峰来自河南许昌的一个农村,六年前,她来咸阳打工,在二棉集团的准备车间当起了一名蒸纱女工。2006年初,她写信给公司领导,“我是一个农民工,每个月在厂里只挣工资,没有养老金,这让我很不踏实。我也想享受和厂里正式工一样的待遇,不知行不行。”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吴礼生接到来信,深情地说:“农民工也是企业的一员,应该让他们享受和正式工一样的待遇。”很快,全厂105名农民工全部办理了养老、失业保险。职工利益无小事,职工的愿望就是一种民意,2006年,公司给全体职工都办理了养老保险,住房公积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计划生育险,使职工权益得到最大维护,工人们高兴地说:“这下我们在岗不怕发生意外,退休不怕没有依靠了。”
“职工信箱”在西北二棉集团真管用。10月30日,专门负责开箱取信的公司信访办专干张利娟自信地说:“自‘职工信箱’开办以来,累计收到职工的各种反映信近千件,98%都做到了封封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由于西北二棉集团决策层将职工来信作为畅通民主表达,了解厂情民意的一个有效通道,深受职工们的信任。职工来信上访逐年下降,今年前十个月,仅收到46封职工来信,大都反映的是屋漏、电断、道路不平等生活中的小问题,就这样公司领导也毫不放过,逐一切实解决。
在后勤部门工作的王光明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进厂已经30多年,这几年,我们工人之所以心里再不憋屈了,气也顺了,干活的劲头更足了,闹事的人几乎没有了,写信反映问题的人越来越少了,关键一点,就是“职工信箱”还真管用了。
(冀平 王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