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凤山
在寒冷的季节,家乡有挖冬藕的习俗。那时,水塘被抽干后,我们穿着硕大的木靴,迎着寒风,用铁锹顺着枯萎的荷梗往下挖穴,起获藕。一根藕有五六节组成,长的有七八节。有经验、细心的挖藕者能整根整根地起获。整根的藕便于保存,不易变质,能卖上好价钱。没有经验的,只好一节一节地起获。起获后,便有收购者买走了。销路不好时,我们便挑着藕到十多里远的集镇上去卖。
整根的藕要想好卖,还得被采挖时完整不破损。采挖时稍有不慎,铁锹便将藕碰破了口子,泥土就会灌进藕孔里。这既污染了藕,也不便于清洗。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增加了藕的重量。
我的藕一直比别人的好卖,原因很简单。我采挖时总是小心翼翼,整根的藕完好无损,成色煞是好看,尽管日采挖量小于他人。有些经验丰富的人采挖的藕反而不好卖,因为,他们有意无意将藕碰破,好灌进一些泥土,增加出售时的分量。其结果适得其反。
别开口子,让该完整的尽量完整。开了口子,也许能满足一些暂时的欲望,获得局部的一时的私利,殊不知,破坏的正是整体的完美,失去的恰是全部的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