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记陕西省劳动模范许强

2023年10月08日

在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十三分厂高大的厂房里,1.80米高的许强站在6.3米高的大立床前干活,显得很渺小,他是大型机械加工班班长。他指着这台床子说:全国只有两台这种床子,我干的活都是这种大件。

许强是技术型职工,干活凭的是脑子,不是蛮劲。几年来,无论是秦山核电站二期的各类设备,还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主要甲醇合成反应器、加氢反应器等多项大型重点产品,都有他的大手笔。与许强聊起这些,他的话就多了:一次,公司承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几台甲醇合成反应器,总重量158吨,有4004个管孔,精度要求很高,时间又很紧。24小时连着干,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他反复思考着,详细准备了一套加工措施,以前堆焊三遍,他只要两遍就行,提高了功效,确保了产品交付。

许强干的大件活,有不少没有现成的工艺流程,就是有,在实际工作中又有不少要改动。为确保产品质量,每次他接活,都要反复仔细看图、消化图纸,请教技术人员,因此,工厂承接的活,没有能难住他的。我问他:诀窍何在?他说:我每干完一件活,都会回头再想想,哪些地方要改进,哪些地方还可以再提高。把详细的工艺流程写下来,还专门写过“管板”的加工工艺,先后写出几十万字的笔记,自己不但获益,年轻人也从他这学到了不少知识。

几年来,许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搞的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他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去年,企业接到五台反应器,是国家环保总局指定生产氟利昂的替代产品、联合国援建项目,技术要求非常高,许强班组担当重任。他几天没有睡好觉,第一块管板按以往的加工方法加工造成变形,达不到尺寸要求。他查找图纸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与技术人员探讨,他大胆提出改进工艺的办法,采用堆焊管板的反变形技术进行加工,降低了成本,每块管板节省材料和人工费上万元,每年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近百万元。如今,这套堆焊管板的反变形技术,在企业的管板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他很注重对年轻人的传、帮、带,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巧传授给他们。大计量的工作,使他身体透支不少,奖金并不比他人多拿。可他有一句话很感人:只有热爱工作,才能有付出;有了付出,钻进去,就一定能有收获!

本报记者 柳江河 实习生 杨博

上篇:切实维护职工的社会权益
下篇:本报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战略合作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1/2007112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1/20/27443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