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023年10月08日

·张翠屏·

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事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工会的性质决定了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

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职工创造活力,在推动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工人阶级作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工人阶级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主力军,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运用组织资源,围绕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把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转化到为“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和为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上来。

二、积极参与劳动关系的协调,有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的规范,有效地调解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各级工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在劳动关系建立方面,要大力促进职工就业和再就业,指导帮助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要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的建立;要加强对劳动合同等制度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通过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参与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协商,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努力维护困难职工群体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建立起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是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制度保证,也是工会组织在微观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各级工会组织要推动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宏观层面上,要通过参与地方政策的制定、联席会议和三方协商机制等途径,缩小区域间、行业间及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在微观层面上,要缩小企业各类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不同岗位的职工之间保持大体相当的收入水平。要按照“以温暖求和谐”的目标,大力加强帮扶机制建设,推动送温暖活动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要始终把送温暖工程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品牌工程,作大叫响。重点在帮扶创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特困职工救助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

四、推动建立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和调处机制,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当前职工队伍总体上是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以进入关键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复杂化,劳动关系也随之日趋复杂化、多元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和潜在矛盾还仍然存在,职工权益保障方面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一是一些改制企业遗留问题较多,部分职工情绪很不稳定;二是一些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困难职工较多,再就业难;四是企业分配秩序较乱,收入差距过大;五是安全卫生形势不容乐观,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有可能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各级工会组织要推动建立职工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党和政府反映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要推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纠纷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问题。当前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投入,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加大对劳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推动企业切实保障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作者系宁强县总工会主席)

上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增强企业经营的灵魂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1/20071120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1/20/27446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