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联席会议的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有关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生活福利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等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陕西省总通过与省政府的联席会议,先后解决了依靠职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给早工作早退休的企业退休人员增加补助、提高离退休省部级劳模困难补助金、调整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待遇、落实退休人员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
与此同时,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拓展到全省10个市和70%的县区。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成为陕西工会宏观和源头维护浓墨重彩的篇章。二
宏观参与和源头维护尤其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就是说,一个涉及面很广的政策建议的提出,前提必须是掌握大量的个案,从大量个案中抽象出问题和解决思路。惟其如此,最后的决策才能“针对性”、“广泛性”兼而有之。
陕西省总的调研就是如此。从2002年至今,省总连续进行了十几项全省性重点课题调研,形成的调研成果,不仅成为宏观参与、源头维护的直接依据,而且成为其它重要工作的创新基础。
到目前,陕西工会的调查研究已经形成了“领导带头、全会抓调研”的格局,并成为工会的传统。维权、工会工作的创新、重大工作部署等都直接建立在充分的调研之上。
在调研的基础上,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陕西工会宏观维权的重要一端。
西安杨森是陕西乃至全国比较有名的外商投资制药企业,从2000年起就实行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每年至少都和资方进行一次规范的协商,使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保持了同步增长。这是陕西工会建立以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为重点的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工会维权机制的一个生动镜头。
到目前,在已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到90%以上,外资企业达到70%,民营企业也在推进;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达到90%以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也在采取职代会或其他形式推进民主管理;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和工资协商、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正在全力推进并已取得可喜进展;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经验被全国教育系统树为先进典型;延安市在县乡政务公开中实行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新鲜经验受到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肯定……
此外,陕西工会坚持4年多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从启动到普及,从普及到延伸,从延伸到提升,走在了全国前列。各单位、企业结合工作需要积极发动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素质提升效果显著,使员工的学习权、发展权、精神文化权得到了充分维护。尤其是对步入城市的农民工作用突出,如韩城矿务局,通过“创争”活动使大量的农民工完成了到矿工的飞跃。
三
陕西是个国有经济比重较大的省份,近年来国企改制一直是个重点、难点。难就难在利益重新分配和劳动关系的剧烈变动中,保障职工权益和推进企业改制如何恰如其分。这是考验工会智慧、能力,检验工会作用的关键时刻。
2004年9月,刚刚改制的咸阳华润纺织公司发生了数千人静坐的突发事件。陕西省总当即抽调领导干部深入现场,设立接待窗口,与职工面对面座谈,化解矛盾,稳定情绪;推动纠正因改制不规范而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宣传有关法律政策,看望慰问困难职工。省总工会的上述工作对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一群体事件的妥善解决,既支持了改革,又维护了稳定、保障了职工权益。
事件结束后,陕西省总及时总结了三条处理同类事件的基本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先后参与了陕西钢厂、西安钢铁厂、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华纺织厂等企业改制、破产中不稳定因素和群体性事件的协调处理。实际上,陕西省总在国企改制中更注重从面上、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省总与改制任务比较重的各市总成立了参与国企改革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同级政府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省总经过调研提出的关于依靠职工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经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后,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对规范企业改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稳定起到重要作用;省总编写了《与职工谈国企改制》一书,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
经过努力,职代会的作用在企业改制中得到了发挥,基本做到了“三个必须”:必须完善职代会制度,确保职代会工作程序合法、规范;必须坚持改制方案经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方可实施;必须坚持企业资产变现后优先用于安置职工,保证支付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清偿拖欠职工的债务和欠交的社会保险费。
邓传波 工人日报记者 毛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