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古村落调查:“明代门窗做柴烧”的困惑

2023年10月08日

2007年6月14日,安徽黄山徽州区千年古村落呈坎在青山碧水衬托下,更显持情画意。 潘成 摄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分布于中国各地的古村落正危在旦夕:古老而极有价值的民居正被推倒重建,一些风情独异的庙宇戏台转眼间不复存在……古村落,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和历史的中国文化“细胞”到底还能存活多久?我们该怎么来保护这些地处偏远的村落?

“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细胞’,是我们最大的文化遗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嗣新告诉记者,“如果在中国能抢救3000个古村落,就相当于在中国的版图上钉上3000个钉子,中国的古老文化也就牢牢地钉在中国版图上了。”

据介绍,与其他单个的文化遗产不同,中国的古村落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综合体:它不仅有充满地域、民族风格的民居与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附着居住者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衣食起居、宗教信仰、节庆礼仪、人际关系、娱乐表演、婚丧嫁娶、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等全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有古村落3000余个,这些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研究价值。

记者了解到,在运城新绛的光村,保留有自汉代以来汉、唐、宋以及明清的建筑,其中以明清建筑居多。“这样一个村子里具有跨年代的保存完好的建筑群,对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建筑史和砖雕美术史无疑都极具意义。”常嗣新认为。

一些学者曾对山西榆次后沟古村做出这样评价:“步入后沟古村落,随处都可感受到一种远古的文化气息:在这里,中国北方汉民族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传统文明得到生动的写照,特别是精巧别致的古戏台、菩萨殿、观音堂等堪称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据常嗣新介绍,山西的每一村子都有一个特点,如光村拥有皇家院落和跨年代的建筑,而长治长子的九连环晋商大院则有着独特的雕刻特色,目前古代建筑专家对其考察后,仍然不能解释院中木雕、砖雕花纹是如何雕刻的以及院中窗户是怎样制作的。大同的李家大院,在三十多年前已经被破坏,否则,全村家家户户的二层楼的走廊可以通到全村的各个地方。

“古村落里每一块门板都是一部历史,每一个住处都是一部教科书。”常嗣新说。

尽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长期以来,这些精美绝伦的古村落或未被外界所知,或被推倒重建,或危在旦夕。

常嗣新痛心地告诉记者他的一段经历,“有一次我去山西的一个村里进行古村落调查,看见一个老太太正拿明代的窗户劈柴烧,她还告诉我:‘这个东西不好烧。’”

而随着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古村落正在被改变。许多古村落在盖新房、建楼房的大拆大改大建中遭到破坏。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作为古村落主体的农民富裕之后,开始向往现代城市的生活方式,村民纷纷营造新房或旧房翻新,而大规模拆改建,使一些有文化价值的乡土建筑永久消失。 (原碧霞)

上篇:没有了
下篇:跨行通存通兑:四大行“约好”高收费?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1/20071130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1/30/27477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