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影青瓷的作假与辩伪

2023年10月05日

影青瓷的沿革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一般称为“影青”,晚清以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景德镇窑虽然始烧于五代,但发展极快。北宋时,影青瓷制作技术日益成熟;到南宋,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制瓷名师云集景德镇,使其制瓷规模和质量都得以快速地扩大和提高;一直到元代前期,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景德镇影青瓷窑系。元青花烧制成功以后,影青瓷便逐步退出了自己辉煌的主演角色。

景德镇烧制影青瓷的窑口遗址主要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头、黄泥头、柳家湾等处。其产品遍及大江南北,可以想见当时烧瓷的盛况。因为色质如玉,影响极大,当时全国竟有8省34个县出现了模仿景德镇的瓷窑,由此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的青白瓷系,并居于宋代六大瓷系的首位。

正如汉代彩绘陶模仿同时期彩绘漆器而烧制、唐代三彩器模仿同时期丝绸印染而烧制一样,宋代影青瓷则是模仿玉器烧制而成的。

玉器,在史前社会,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色彩;在王权社会,被赋予了浓厚的权贵尊严;即使到了唐代,仍为上层社会专用之物。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但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拥有,青白瓷正是在平民百姓对青白玉可欲而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是景德镇陶瓷匠师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的色质如玉的瓷器,以满足包括广大下层人民在内的消费者们的需求。

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其中饮食用具有碗、盘、碟;酒具有壶、注子、注碗、杯、托子;另有、香熏、枕、女士用的母子盒、专用作明器的塔式盖罐等。

影青瓷的胎质洁白细腻,早期胎较厚,后来逐渐变薄,呈半透明状,在13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烧制,瓷化程度很高;釉色滋润如玉,在刻划花等处积釉较厚,釉色呈湖水般青绿色,精细透彻,釉薄处显白,整体色调十分优雅,但部分较早和较晚的釉色光泽泛黄,呈糙米色;工艺主要为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其中,印花常见纹饰有牡丹、篦纹菊、莲花、婴戏、飞凤、水波等,艺术感染力极强。

影青瓷鉴赏的基本方法

目前,在北方收藏市场上,宋元时期的影青瓷器很少。原因是北方的瓷器爱好者对来自南方的影青瓷不太熟悉,加之赝品太多,认为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问津。其实,只要掌握了上述影青瓷的胎、釉、工艺特点(掌握器型的意义不大。因为仿古者对各类器型一般都把握得较好,如遇罕见而又特别的造型,则要慎重)和造假作伪的一般手法,完全可以一展身手。(上)

上篇:辨识古玉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2/2007120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2/03/24262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