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 安金平
我出生在冀中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落,稍有记忆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记得那时家里很贫困,一年到头像模像样地吃回白面就是少有的,吃肉那更是年头岁末的事,平日里是难得一见的。那时太小不识春夏秋冬,只记得每逢生产队刨红薯、晒萝卜干的时候,母亲总是早早告诉我:“儿啊!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生日,到时娘给你擀面条吃。”我懵懵懂懂掰着数得还不太清的手指头数啊算啊盼啊……祈盼着生日的到来。
在我当时有限的记忆里,每逢生日母亲都给我擀一箸头细长细长的面条,在煮着萝卜条子的大锅里放一把笊篱罩出带有浅绿色的清汤,在清汤里下上那一箸头细面条,滚上两开,待面条熟透,母亲把笊篱一端,面条便一根不剩地全部收入我的小碗中,用盛饭勺炝个葱花或挑个小鸡蛋打个卤,那可真叫鲜美可口。那时候对生日概念的认识,只简单到一顿饭,浓缩到半碗干面条,我跟随母亲生活了17年,这种情感也一直伴随了我17年。
参加工作后,孑然一身,天涯孤旅,生活匆匆,无章可序,再没了儿时盼望生日时的殷切之心。然母亲的家书仍是早早地递到我的手上,除问我工作、生活外,依然忘不了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哪天生日,到哪天你就整整多少岁了。生日对本人来讲并无意义,只不过是一种偶然,但必须铭记生日。生日应当祝福母亲,感恩母亲,生日——是感悟生命感恩母亲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