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发改委驳

“中国输出通胀论”

2023年10月05日

本报综合消息 国家发改委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企业并未将增加的成本直接转嫁给消费者,而是似乎正在通过提高效率来抑制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带来的全球通胀压力。

今年以来,中国CPI涨幅屡创新高,一些国外媒体纷纷渲染“中国输出通胀论”。对此,发改委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涨幅依然温和。

今年以来,中国CPI涨幅屡创新高,一些国外媒体纷纷渲染“中国输出通胀论”。对此,发改委报告指出,官方数据显示,虽然当前中国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但制成品价格涨势依然温和。同时,中国企业的总体利润率一直处于稳定状态,预计今年企业利润占销售额的比例将达到6.4%,高于2006年0.3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最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工业通过提高效率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的能力仍未衰减。过去几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和大宗商品价格在持续上涨,但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中国央行今年9月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已有越来越多企业正在选择将成本增支转嫁给消费者。但中国企业仍有提高效率的空间,因为以国际标准衡量,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仍相对较低。

发改委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因素对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中国商品主要出口地意义重大。不久前,美国反映中国输美商品价格指数呈不断走低之势,尽管这一指数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2%,但升幅低于美国进口商品总体价格指数的升幅。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并非是美国物价上涨压力的首要推动力。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对发达国家通胀的抑制作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高建锋)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7/12/20071214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7-12/14/24299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