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心声
当日历一页页翻过,2007年离我们而去,我们满怀信心走进了2008年。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引下,共同努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生活和社会的主旋律。
2008年,一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赛事将在北京举行,各国运动员在五环旗下,共同诠释“更高、更快、更强”的光荣与梦想……
2008年,对于每一个普通劳动者来说,《劳动合同法》这部关系亿万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今日开始实施。《劳动合同法》中那些真真切切的权利走近了劳动者的生活,在抽象的劳动关系中,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使劳动者懂得了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从改革开放前的“铁饭碗”,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年代的“资本强势”,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劳动者感受着完全不同的劳资关系。工会、劳动者本为一体的关系,有时似乎时远时近。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集体协商,实现共赢”成了工会干部的理念和行为,他们努力了。
在《权益保障》、《工会新闻》、《一线职工》、《职业女性》四块版面上。这里传递了法律法规的信息,提供了维护权益的武器;记录了工会干部不断奋斗的足迹,把温暖送给了职工;讴歌了普通劳动者的“凡人业绩”,彰显了劳动者的丰功伟业;推广建立女职工专项合同制度的经验,为女职工撑起“保护伞”。四块版面犹如“大排档快餐”,这里有劳动者酸甜苦辣的故事,也有最底层劳动者,包括农民工兄弟的无奈地呐喊。我们始终把维护劳动者政治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精神文化权益作为我们的职责,我们在想,我们在做。
当我们掀开2008年新的一页时,面对新的时期,新的任务,工会干部在想什么,最底层的劳动者——我们的工友期盼什么,女职工姐妹有什么愿望,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
“我们装扮城市心里乐”
“给老百姓一个平安”
“有集体合同保障权益了”
“给咱送来了温暖”
我好想有个休息日
冬日的早上7点钟,天上还是漆黑一团。某机床厂青工刘名就站在厂门口等着坐班车,去某开发区上早班。
按说睡了一个晚上,20郎当的年轻人应该精神抖擞才对。可他看起来还是睡眼惺忪的样子,工作服也穿得松松垮垮,拿着菜夹馍的右手上还残留着黝黑的机油。记者问他是否昨晚上打麻将还是逛大街来,他一声苦笑:“天天下班回家都晚上八点多了,有时边吃饭就睡着了,还有心玩”。经交谈得知,由于活路紧人手少,他们每天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工作,车间连续半年没有休假,每天只有中午吃饭时才能喘喘气。这样的干法,不要说人就是一台机器怕也受不了。而这种将人当做机器的办法,在刘名所在的这家企业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2008年,你有什么愿望和想法?”,记者的问题,引起刘名和周围几个工人一阵讪笑。
“我想好好睡上一觉”。在寒风中簌簌发抖的小刘如是说,在记者心头涌起的只是一股辛酸和同情。
甭责备像刘师傅这样的回答既不豪迈又不宏伟。根据记者的了解,近年来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是大型国企里,职工的休息权已经成了奢侈品。随意加班加点,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已成了家常便饭。有些企业没有了周六休息,有些干脆连周日休息都取消了。长此以往,职工劳累不堪,有亲探不得,有病硬顶着,家庭矛盾,夫妻纠纷不断,身心疲惫不堪。
在和谐社会的大合唱里,职工的休息权亮起了红灯。
但愿在新的一年里,刘名们卑微而现实的要求能好梦成真。 本报记者 郝振宇
盼望打赢维权官司
在纷落的雪花里,记者与魏捷在西安市中级法院大门口不期相遇。
“官司还没打完?”,记者问她。
“没完,还有两起官司胜了,人家在上诉,我只能应诉;一起在申诉。”
“你对法院工作很支持,应该发一个奖才对”。由于她是媒体熟悉的老告状户,记者半是同情半是调侃打趣。
魏捷是1980年代的中专生,当年分在一家国企工作。天然的美貌和刚直不阿的性格酿下了祸根。由于抗拒上司的性骚扰,这位企业的技术骨干带着半岁的儿子从科室被贬到了偏远的基层。但领导依然不放过,先是丢掉了工作,后来又被从住处赶走……
在一次次权利受侵害的情况下,生性好强的她被迫走上了上访、劳动仲裁、到法院打官司的漫漫路途。
随着法律的健全,魏捷打官司讨说法越来越方便。她在媒体支持下,曾经打赢了一场官司,坚定了依法维权的信心。
但在与此同时,由于司法腐败等人为因素,打官司的难度日益加大。她在某法院两起案子,虽然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但由于对方活动,被判败诉。于是才走上了上诉和申诉的路子。
因为官司,老公离她而去了,儿子因为她的官司从部队复员回来,丢掉了工作,儿子的对象也离开了……现在她引着70岁的老母整日奔波在人大和法院与媒体之间。
看着日益苍老的她,记者内心感慨岁月的无情——她的青春和生活完全消耗在这些诉讼里了。值得吗?
“魏师傅,见好就收吧,不要叫官司彻底毁了你的生活”。记者好心劝导着这位比记者还大好几岁的中年女性。
“只要明年官司赢了,我就好好过日子呀”。与她分手好久,这句话还在记者耳边萦绕。 本报记者 郝振宇
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工会工作其实就像做初中数学简化题一样,越简化越好!”2007年12月27日,省建筑工会主席魏思都谈起2008年工作安排时,不无感慨地说。
这几年来,从事工会工作的魏思都喜欢把问题简单化。他说,《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工会手中有了尚方宝剑。建筑行业的各级工会只要抓好文明工地建设,工会所要抓的什么抓安全促生产,保证民工工资按时发放,将百万民工纳入工会组织等各项工作就算做好了。他举例说,文明工地硬件要求是工地的“六有”:有宿舍、有食堂,有澡堂,有商店,有理发店和有水冲卫生间等。因此,施工项目部工会只要抓好“六有”,就算找对了路子。
建筑行业工会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办好民工业余学校。目前,我省建筑企业10余所民工业余学校的课程,主要是笼统的技术和安全教育。经过几个月的观察,魏思都发现业余学校不能只抓数量,课程设置应向实用性和专业化改进,并将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培训对象。这样以来,业余学校将真正起到提高建筑职工队伍素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篇幅较重的是“三民”,即:扩大民主,关注民生,保障民权。我省建筑行业各级工会如何贯彻“十七大”?魏斯都说,把百万建筑工人的事当作最大的事,以此维护他们的权益。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杜娜娜
装修好房子住进自己的家
谈起自己新一年的计划,30岁的小鹅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她说她相信这一年将是她最难忘的一年。
小鹅现在是西安一个旅游景点的讲解员,每天她向来这里的游人讲解着景点的历史典故。这份讲解员的工作是小鹅不久前刚刚应聘的,对于这份工作小鹅干得很认真。小鹅偷着告诉记者,这样稳定的工作并不是她的所爱,因为一个月2000元的收入对她来说并不满意。小鹅说,之前她一直在旅游公司外宾部做导游,工作收入相当可观,虽然整天是早起晚归但是总有一种工作热情在激励着她。去年8月份她怀孕了就辞去了这样好的工作,专门在家生孩子。现在孩子已经8个多月了,婆婆帮着带着,自己也能脱开身。于是她就先找了这份工作。
在小鹅的家里,记者看到虽然是两室一厅的房子,但面积仅有三十来个平方米,家具摆设让这个家显得很拥挤。小鹅告诉记者,这样的房子还是托亲戚租来的,一个月要交500元的房租。今年刚刚买了一套商品房,现在每月还要还上1200多元的月供。虽然老公是名公务员,但是一个月生活也是紧紧张张。她上班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谈起新的一年,小鹅说,在2008年的三月左右买的房子就要交钥匙了,她一定要将自己的新家装修好。“因为有了房子我们才真正有了自己的‘窝’,我们再也不用过租住的生活了。装修好房子让自己有个家,是我在2008年要完成的一件大事。”在2008年她还有两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她一定要重新操起旧业,继续在旅游公司带团,还有就是要考个导游中级证书。 本报记者 毛静
希望支持工会工作
西安建大科教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党群部副部长刘玉祥:“受方方面面的制约,相当多的基层工会和企业工会说话不硬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社会对工会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希望广大职工更多理解支持工会的工作。相应地,工会自身不能辜负广大职工的期望,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大维权的力度。另外,希望随着《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施行,企业用工制度逐渐规范,劳动关系渐次和谐。也希望贵报对劳动者、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力度继续加大。”
清洁工期盼涨工资
在西安市莲湖路上,记者碰到两位女清洁工。她们说:“领导4月份说给涨的工资到现在也没有涨,现在物价这么高,都有些承担不起了,希望明年把我们的工资增长一些。还有冬天说给发个羽绒服到现在也没有给发,早晨4点多钟出来扫马路冷得很,什么时候把这羽绒服给兑现了?”
对弱势群体多些关爱
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张杏珍对记者说:“每当我在向来访者提供政策解答和法律咨询服务时,我时常会想,社会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而往往有限的资源却被少数人所掌控。我认为,每一个有机会或有幸掌控它们的人,都有义务更有责任让那些有限的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多数人,特别是穷人。前不久,在与10多位被单位无故辞退,后又重返岗位的公交司机们沟通时,我与他们谈了许多,也和他们同样动情。因为我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工作,牵涉到城市中千万个生命的安危,他们很辛苦,应当得到社会的关注、理解与尊重。说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工作状态,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一点也不为过。其实,在当今这个社会,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绝对独立的生存,小人物的生命同样存权被尊重。所以,我认为,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责任尽好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有义务去影响他人,去带动自己周围的人,哪怕是一个人,哪怕是从极不起眼的小事做起。让他从你那里看到希望,看到光明,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如果是那样,受益的将是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
本报记者 马海东
今年找个对象结婚
小尹是西安一研究所的职员,从事军品的研制工作。2008年对于小尹来说,压力更大,这压力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父母和亲朋的关心。因为小尹这一年就整整35岁了,而他还是光棍一个。
10多年前,小尹从西工大毕业,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满腔热情的他进入了研究所工作。单位的工作还算可以,收入也还让他满意。后来小尹恋爱了,和一个同系统的女孩谈了两年,由于性格不和分手了。之后小尹就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没想到一晃就到了三十岁。家里人这下可急了,四处托人给他介绍对象,通过介绍人小尹到是见到了几个女孩,但是都不合适。小尹说他感觉这几年一直都在找对象,但是最后都是无终而果。2008年他又老了一岁,他说今年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个对象,结婚。让自己尽快结束单身生活。
本报记者 毛静
想把孩子接到城里上学
十年前,二十出头的王红旗怀着养家糊口的信念,从临潼来到西安打工,在城市打拼了十年,现在,他是一家公司的库管,月工资在1200元左右,工作累点、苦点,他都不怕,他最讨厌公司无休止加班加点还不给加班费。
在公司他虽然是库管,但私人企业人并不太多,他要干的事就特别多、特别杂,白天得按时上下班,晚上还要待在库房看门。采购物资、修理电器、甚至打扫卫生也都是他的事。所以,他是公司最忙的人,白天黑夜为公司工作,老板却从来没给过加班费。记者采访时,他非常小心地问:《劳动合同法》实施了,是不是今后加班就会少起来?或者加班了给发点加班费也是挺好的。
谈及2008年的打算,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他有个儿子,今年刚上小学四年级,孩子学习比较好。但王师傅说他们家乡教育质量不好。自己在城市滚打摸爬,就是想让孩子将来有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村许多在西安打工的都把孩子接到西安来上学。如果把孩子接来,就要租房子,他的工资根本不够用,他还想把媳妇也接来,给孩子做饭。说到这儿,王师傅问记者:“你们工会不是经常办月嫂培训班吗?”他想让媳妇去学一学,做个“月嫂”,这样俩人挣钱,供孩子上学就不成问题。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杜娜娜
期待与祝福
就这样间,21世纪的第八个年轮就悄然到了。
然而,在新年的门槛前,面对生活,人大教授余虹因绝望而选择了离去;“华南虎照”依旧真假难辨,民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拷问充满了期待;肩扛手提的农民工怀揣着老婆和孩子的期望,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寻觅着明天的饭碗;那些被裁员和工龄归零的劳动者,已因失去明天的早餐还在发怔;为劳动者维权直言而失去岗位的工会干部,还在无奈叹息;那些在劳资博弈中苦苦讨要权益的弱势劳动者,还在风雪中不言放弃……
但不管如何,生活还在继续。
相当于100个集团军的560万大学毕业生,就要在今年里迈进人生的战场;网上盛传的八岁女孩依然用板车拉着自己的亲人前行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山西洪洞的黑煤窑里105个鲜活的生命没有见到新年,将痛苦和悲伤留给了父母和妻儿,而忙碌的产房里无数新生儿又呱呱坠地,有人在享受着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
好在大家都有梦,不管它是宏伟瑰丽,还是卑微琐小。
有梦的民族就有希望,有梦的社会就有明天。
2008年,这个新的开端,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这是辛苦的一年,是收获的一年,也是实现梦想的一年。
劳动者期望着经济改革路径的调整,享受改革的成果;期盼政治改革路径的延展,在捍卫“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时形成良性的互动;期盼着效率,更期盼着公平、公正,期盼着民主,也期盼着法治。
2008年,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期盼得到尊重,让工人阶级主人翁的地位重现;期盼《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百分之百地兑现;期盼建立工资增长机制,让工资增长与GDP比翼双飞;期盼不再蒙受职业病的危害;期盼能享受休息、休假的权利;期盼参与民主管理不再是一句口号;期盼工会维权的声音更强更响,腰杆子更直更硬……
2008年,不要让任何一个纳税人享受不到应得的公务服务,不要让任何一个辛苦工作的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不要让任何一个劳动者享受不到法律赋予的权利。
幸福不会从天降,和谐社会不会自然来。劳动者权利的实现要靠汗水和心血来浇灌。
在新的一年,我们的心永远和劳动者在一起。关注着你的关注,激动着你的激动,倾听着你的声音,书写着你的功绩,记录着你的喜怒哀乐,在创造新生活的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愿好梦成真,劳动者的期盼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