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下午,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举行“1·2”大火新闻通报会宣布:经消防官兵奋勇扑救,2日发生的德汇国际广场大火已于1月5日17时被扑灭。这场燃烧了近60个小时的大火,共造成5人死亡,价值数亿元的财产化为灰烬。
根据官方的解释,这场大火,之所以难以扑灭,主要有4个原因:
一是现场复杂,易燃可燃物多。相关资料显示,起火的德汇国际广场以童装、玩具、电器、运动牛仔休闲服饰等为主,涉及十余个品种。二是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冻裂了消防设备,同时水洒在地上后迅速结冰,地面打滑,影响了官兵的战斗力。三是消防通道被占,消防栓内没水等导致了救火的延误。四是当地消防支队目前拥有的云梯救援车最高只能达到54米,消防员面对高层建筑有些力不从心。
但是,这些解释并没有使当地群众感到满意,不少商户就此提出了质疑。
一名商户透露,自2007年6月,临近德汇国际广场的温州商城拆迁后,德汇集团在国际广场二期与三期商楼之间的一楼消防通道走廊,以及在一期的商楼旁边违章建起了80多家临时摊位。尽管在一次消防大检查中这些临时摊位被要求拆除,但实际只拆除了30多个,还有60多个没有按要求拆除。
据商户们反映,平时消防人员来大检查时,广场的工作人员就会提前通知消防通道口的临时商户,让其将货物撤走。而当消防人员前脚走,这些临时摊位的商户们后脚就又摆上了货物。是什么让德汇的管理者视消防如儿戏,和消防检查大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呢?
“另外,水枪没水应如何解释?”一位商户说。
几位参与救火的保安证实,当时德汇国际广场一期商楼里的消防水枪根本喷不出较大的水,而二期商楼的水枪索性就喷不出水来。加上走廊里刮着三四级东南风,火势开始迅速蔓延,当他们将灭火器的灭火粉全部用完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火势蔓延,等待消防队员的到来。
而据一名在德汇国际广场工作的保安透露,火灾是由一家临时摊位的拖把店内有煤炭明火引起的。
他说,由于一楼消防通道口非常冷,通道内也没有任何电源插头,无法插电暖气,所有的商贩为取暖都纷纷买来小煤炉,这在所有人眼里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
据了解,这座大楼属于综合批发市场,主要经营塑料制品、服装、针织等商品,市场的管理者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易燃物品,而且市场内摊位多,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据透露,商楼一直是当地的重点防火地区,各种防火消防检查隔三差五就会进行一次,但人们不能理解的是,这些检查是怎样进行的,市场的管理者们又是怎样应对这些检查的。
“1·2”大火后,新一轮的消防大检查将在全城展开,人们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吕思思 刘冰)